《和压力做朋友》对我而言也是一个全新的观点。世界本来就是充满奥妙,姑且带着开放和好奇的心去了解。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也是两个鲜明的观点。
第一个部分,重新思考压力,改变我们对思维模式。压力有害,还是压力有动力?主流文化和媒体一直告诉我们要减轻压力,逃避压力,也有研究数据证明过压力对身体的伤害。但作者通过最新的研究、数据、经历和故事,得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某些情况下压力的伤害无法避免,但是要看到压力的好处;认为压力有害的时候,压力才会真的有害;“压力有害”的信念会成为你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会影响你的预期行为和目标;压力反应能帮助应对挑战、与人联结、学习和成长;压力和生活意义紧密联系,有压力,人生才有意义。
第二个部分,转化压力。拥抱压力是自我信赖的根本,把身体看作资源,不必等着害怕、压力或者焦虑小事,只是做重要的事,帮助在压力下做出最好表现。允许压力唤醒勇气,联结和成长这些人类核心本能,把自我关注转变为宏大目标,化孤立为基本人性,了解痛苦中的你并不孤单,你能帮助他人。选择发现痛苦的好处,苦难里有好处,成长的远传是你自己,你的优势,你的价值观,以及你选择如何应对困难。
为了阐述这两个很明确的观点,作者硬是写了厚厚的一本书,引用了很多心理学的实验比较结果,她的学生和朋友的经历,一些故事,但是读完,我还是心存疑虑。总觉得有些部分证据不是特别充分,因果关系也有些牵强,但有几个要点还是值得探讨:
第一,如何看待压力至关重要,认为压力有害的观念可能比压力本身更具伤害。我的理解就是,事情发生了,伤害已经无法避免,但对事情的理解和解释会带来更大的伤害或者是成长。最容易理解的例子是,关于失眠,我见过很多睡眠很少的人,让失眠人痛苦的有时并不是失眠带来的生理状况,更多的是对失眠的担忧和恐惧,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如何看待“这件事”,你的观念,你的解释,你的信念,你的价值观,有时比“这件事”本身影响更大。
第二,压力和意义成正比,有意义意味着有压力。我不同意压力和意义之间绝对的线性正比关系,但我同意在一定程度上,压力和意义紧密关联。如果让我选择轻松惬意无所事事的生活,我也会非常痛苦,那种没有意义没有价值观不被需要的感觉,确实是违背了马斯洛的金字塔理论的;但如果让我选择一种压力巨大,身心疲惫的生活,估计我也难以坚持很久。我喜欢有挑战有意义,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压力的生活,但未必压力和意义一定是正比关系。
第三,选择发现苦难的好处。没有人喜欢苦难,如果让我选择,我希望我的亲人、朋友都不要经受苦难。可是,生活原本是一条蜿蜒的河流,遇到挫折、阻挡、困难从来都是无法避免的。所以,选择在最痛苦的经历中看到好处,是改变我们与压力与生活关系的一部分,接受过去的苦难,是找到勇气,在当下挣扎下成长的一部分,很多时候,允许我们拥抱生活的,是态度。
书中作者提到她的TED演讲,找来看一下,哇哦!原来是个非常年轻漂亮的心理学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