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看完《小王子》这本薄薄的世界名著,我并没有灵感迸发,大有收获的感觉。
我想起了《小王子》里面说:你如果告诉大人,你见到了一栋漂亮的红砖瓦房子,它的窗边长着天竺葵,屋顶上栖息着白鸽,那他们根本想象不出这栋房子的样子。
你必须告诉他们:我见到了一栋价值十万的房子。他们才会惊呼:这房子真美!
大概是说,小孩子眼睛里看到的房子是五颜六色的,而大人眼睛里的房子大概就是钱的化身了。
当时我读到此处,心里就犯了一声嘀咕:在很多情况下,难道不应该这样吗?
他描述的其实是一个客观事实,而且似乎还带了一个价值判断:我们要不仅仅看到价钱,更应该看到五颜六色,看到美丽。我们要用一颗童心看世界哦。
我们看待世界,可以、也应该从不同角度看。当你和小朋友一起看待这个世界时,你要尽量用小朋友的视角和他同频地观察世界,这样既能在心灵上更靠近孩子,有时候还可不忘初心,不至于被太多迷离红尘遮望眼。但作为成年人,应该生活在一个更理性的世界,你看一幢房子,就是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直达核心,去掉附属物,立马大致估出这幢房子的所含价值。尤其是在你要进行房产交易的时候。郊区漂亮的“远大新”和市区陈旧的“老破小”,在价值上当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到了成年的时候,不能再用这样的童话来看待这个世界了。读童话读得过于认真了,你就要吃亏了。
童话也好,传说也罢,可以让我们放松身心、放飞想象,但很多的童话思维、文艺思维却不能成为指导我们在现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原则。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有不同的独特阶段。不同阶段,让我们的思维属性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天真无邪的时光中,就应该接触这个世界的美丽与多彩;而在长大成熟的过程中,就应该逐渐认识这个社会运行的客观规律和世界真相,哪怕是冷酷,哪怕是鲜血。
童话如果能使你更放松,或者放飞文艺创作的想象力,那你可以多看看,但如果想要适应现实,拼搏生存,这样的童话并不能给你带来太多的力量。
在幼年之时,小朋友所看所想,可以是《小王子》,可以是海绵宝宝,因为在这个阶段,这些单纯与童趣是可能更符合他们思想成长的特性;但在长大之后,虽说再看看这些也无妨,但如果拿着这里面的小朋友思维来感慨生活,甚而指导生活,那就大可不必了。
但问题是,《小王子》太纯净了。而且对我来说,在内容上,不管是想象力的丰富,还是与现实的相关性,情节的活泼性,都没有让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达到了符合世界名著的预期。我读此书从头到尾并没有太大的热情。
真希望读到的童话中,我能读到的是一个人世间的童话,那里有更多烟火气息的哭笑,更多俏皮的争吵,更多真实世界里的诱惑,更多成人世界里的冲突。人们可以在童话中寻找到更多的自己,看到更多的未来,获得更多的感动,还给世界更多的善意。我在想,童话里能不能多一点波涛汹涌,多一点诡谲变幻,多一点人世间的冲突?——这需要多变的情节,需要厚重的气氛,需要世俗的背景。可这些,这本书里都没有。
这本书以隐喻为主,人物单一,情节简单,说教痕迹明显,并不适合孩子;而对于大人来说,就算理解了又如何?我们还是会按照现实的规则生活下去的。对于小狐狸、玫瑰花等等,我们真的兴趣不大。小朋友看了后,要是深以为然,则老成过甚;大人看了,若还能大发感慨,为那朵玫瑰花而落泪,也实在颇有装嫩之嫌。此书可读性不是太强。
正如豆瓣里面的一位读者菱夏所说:虽然我实在幼稚,但我并不怎么喜欢孩童般的纯净,我只爱风浪过后的平静,流水打磨出的清亮,大雪纷飞时的安宁,沧桑看透的纯真,我爱眼冷心热的庄子,人究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各适其性,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就好了,无论是统治宇宙还是喝酒点灯,对他们来说,都比爱一朵玫瑰重要,这不是很好的么。
这位豆友说得真好。同感。
当然,本文纯粹是看了《小王子》后有感而发。我本意并非吹毛求疵,只是看完这本蜚声世界的童话,并没有获得相应的震撼与感动,于是聊以评论。读之如有不适,请忽略。抱歉。
(图片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