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清华博士要求与他同名的人改名的消息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上了热搜:马博士以科研界里同名容易混淆同为由,要求他人改名。他还粉饰自己说是考虑到了其他人未来的学术发展,说得是振振有词而又富丽堂皇,但撕这精美外衣下面确是一个丑陋而肮脏的灵魂。
就像这封电子邮件的答复者所说,很遗憾这样的人居然来自清华大学。真的是把清华人的脸都丢尽了,他们虽然在学业上很出色,但性格却很卑鄙和冷漠。父母都致力于养育孩子,但是他们怎么会长成为一个自私自利铁石心肠的人令人心碎的人呢,非常地值得我们反思。是什么导致孩子的自私?
孩子在家庭中难道真的可以重于一切吗?
网上流传这样一个故事
奶奶经常带孙子去学校附近的一家牛肉面店。奶奶每次点两碗面条。吃面条之前,奶奶总是把碗里的牛肉夹在孙子的碗里,然后微笑着看着孙了大口大口地吃,这天,奶奶走到厨房窗口的尽头,她把碗里的牛肉都放进外孙的碗里,然后把两碗面条放在外孙面前。奶奶笑着让孙子先吃,孙子却盯着奶奶的碗,皱着眉头,奶奶,你今天为什么不把牛肉给我?
奶奶说她所有的牛肉都被提前给了他,但孙子不相信,于是对奶奶大喊:你哄人!你一定把牛肉藏起来了!当孙子用筷子搜寻祖母的碗时,什么也没得到的孙子怒吼着祖母,一定是被你吃掉了!老东西您怎么这样做?我不吃饭,我不吃饭...猛一挥手,把桌子上的两碗面条掀翻在地。喘着粗气跑了开了,奶奶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跟在后面。这样的小皇帝的行径看起来好像是十分地令人费解,但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
比如最近网上的一则新闻,一家三口到医院看病,因妈妈看病的时间长了一点,女儿就等得有点一耐烦了,当她向妈妈提出要求马上上街买东西时,妈妈给她解释等看完病就去,她马上发彪,对妈妈拳脚相加,奶奶过来怎么也挡不住,而妈妈只是用手庶挡,她更是变本加厉,扯住身体虚弱妈妈的头发往墙上碰,让妈妈下跪……
如今,在许多家庭中,父母的地位越来越低,孩子的地位越来越高。父母总是习惯于为孩子的需求让路:一退再退,没有底线,他们可以为孩子买名牌的衣服和鞋子,自己却一两年也不能买新衣服,为了避免影响他们的孩子考试成绩,他们生病时也会对孩子隐瞒真情。但是就像综艺节目中的赵薇所说那样,父母不能让孩子在家庭中享有过高的地位。要不然当您将来变老时,他还认为您并不那么重要。到头来你的家是他的家,可他的家未必就是你的家。
如果一个孩子的地位高于一个家庭的其他任何东西,这个家庭也就没有什么教育可言,孩子会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要教育也是孩子教育家长,要管理也是孩子管理家长。
父母拒绝孩子的回报,等于关上了孩子报恩的门
在互联网上,一个十岁的男孩带着八千美元的新年钱去和他的母亲一起购买钻石戒指。他发现班上所有其他学生的母亲都有钻石戒指。这个小男孩看到一枚价值8100元的钻石戒指,并想将其购买给母亲。但是母亲觉得买它太贵了。为了说服孩子,她特意在游览后选择了价值5万元的钻戒,想让孩子知道困难并退出,因为小男孩的钱还不够,特别是想给妈妈买,急着要哭。
虽然母亲可能节俭,不花钱,但这种迂回的拒绝方式无异于暗示孩子,我不需要你对我好,当孩子的爱没有得到你及,他会曲解为“你只需要对自己好就可以”,那他会彻底关上爱的大门,他可能会逐渐忘记照顾别人的方法,在许多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当孩子想要与您分享美味的东西时,您会下意识地拒绝孩子的分享久而久之,孩子真的就不会再去输出自己的爱,他会认为他得一切都是应该的,地球人都应该以他为中心。
当孩子想花钱给您买一些补品并让您出国旅行时,您也会习惯性地拒绝孩子:你留自己花吧,不要把钱浪费在我身上。孩子得不到正面的回应,家庭真的有可能就要出问题,有人说过,没有回应,家是绝境。
当父母一天天拒绝他们的孩子时,这就等于跟孩子声明,你只管接受别人的爱就行了,你不需要把爱给任何人。像这样长大的孩子只会责骂别人,却不知道什么是关心和理解。父母应该给孩子以爱,更让他们懂得如何去爱,自然而平静地接受孩子的爱,是都会他们如何去爱,唯一方法。
孩子因“不自私”被指责
前段时间听班上女生讲的一件小事颇为感触
我今年教三年级,一天班上一个小女生哭哭啼啼跑来状告家长,原因是今天一个同学没吃早饭,她把自己吃过的早餐分给了那个同学,结果被同学的妈妈和自己的同时骂了一顿,她觉得自己分东西给同学,是帮助同学,是有爱心的表现为什么还要被骂?是啊分享食物,本来就应该得到感谢与表扬的,可为什么家长们却骂了她?还好,那天孩子来找我了,我对孩子做了正面疏导,告诉她,她做得没错,我会替她说服和批评家长,我下来一定当着全班的面表扬她,并发给她小红花,孩子破啼为笑,向我敬礼后高兴地走开了。
父母有时一方面会觉得现在的孩子不懂事、不体谅人、自私小气,但是一方面又会在孩子帮助他人、为他人着想时频频掣肘、诸多考量。
孩子的想法往往很简单,同学之间关系亲密吃的东西不分你物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有些父母总是习惯在做事之前先评估自己的利弊:患得患失。帮助同学,对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害,例如其他孩子学到的自己孩子的好方法后,自己的孩子会不会被超越?孩子帮助同学,同学可以回馈吗,会感谢自己的孩子吗,两个孩子能否互相促进学习?
而接受帮助的家长也会想,接受他的帮助就要欠她一份人情,他吃的东西给我的孩子吃会不会有传染病。
家长的竞争思维太过明显,太过功利,把所有人都当作“假想敌”。这种想法日积月累难免也会影响孩子的思维与做法。
之前就曾同事讲过初三五班一学生在班上“明码标价”,讲解一道题目收费5元,借一次笔记收费5元。他狠批了哪个收费的同学,那同学很不服气地反驳,现在是市场经济,他付出了劳动为什么不可以收费,大人们的服务不是都是收费的吗?而那些被收费的同学还跑替他求情,这事令我的那同事哭笑不得。
有不少同事听了这事后都感叹同学间的“互助”变成了“互利”,曾经美好的同学情变了味。
教育专家张旭玲认为,我们不应该用钱来支付所有的互助。无偿帮助他人,就是接受对方的价值,自愿付出。双方都会有价值感。人们需要建立金钱以外的友谊。我们不应该让我们倾一生精力培养孩子变成自只爱自己的自私自利者。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教育我们的孩子中要有爱这是最重要的,如果心里有别人,眼睛里有世界,孩子的未来之路会变得更宽广、更顺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