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哲学家坐在一只小船里渡河。他问船夫,“你了解哲学吗?”“我不了解。”船夫回答道。“那么你就失去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哲学家说道。“你懂文学吗?”他又“不懂。”船夫回答道。“那么你就失去了三分之二的生命。”哲学家感叹道。正在这时,小船撞到了河里的一块大石头,并且开始往下沉。“你会游泳吗?”船夫问道。“不会。”哲学家回答道。“那么,你就失去了全部的生命。”船夫说道。
对一个正坐在船上的人来说,理论是无足轻重的,他面临的是“要么会游泳,要么被淹死”。在处理孩子问题的真实过程中,只有技巧才是唯一使用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则向老师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实用的解决办法,以助其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和意外情况。一旦掌握了这些说话的技巧,就能有效地与孩子沟通,而不会引起孩子的愤怒和反抗。
不需要解释的抚慰
一位三年级老师这样讲了她的经验:每次我在孩子们的午餐时间值班的时候,只要有孩子跑到我身边来哭,我总要尽力地抚慰他,而不去探查他为什么哭。接下来,孩子的眼泪就会止住了,脸上的表情也改变了,好像在说:“你懂我的感受,谢谢你!”
有一次,我正在餐厅里值班,8岁的航航大哭着跑到我的身旁。当时很难问清他为什么哭成这个样子。但我意识到,这并不重要,雷蒙跑到我这里来是为了寻求安慰,而不是要我诊断病因。我轻轻地拍着他的头,说道:“我知道,航航,我知道。”接着,我又说了其他一些同情的话,航航慢慢得平静下来。他没有解释对我解释他为什么哭,而是努力地冲我笑了一下,然后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了。
和蔼的更正
9岁的乐乐给老师看他的家庭作业。
老师(发现一处错误):这些题需要再检查一下。
维:你看我的样子就好像我是傻瓜一样。
老师:那么,我换一种和蔼的眼光来看你。
戴维:什么是和蔼?
老师:就是温和而且宽容。你的作业很难,题目也很多,要检查一遍的话,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是吗?
戴维:是的,那当然啦
戴维检查完作业,而且更正了错误的地方。师生之间一直保持着友好的气氛。 老师和蔼的态度胜过了一切的争论和讽刺。当她受到孩子攻击的时候,她没有反击或者自卫,也没有否定孩子的感受。她选择了转换态度而不是跟孩子争斗。她没有进行解释,而是用赞许和理解的方式来与孩子对话。
一个好的陪伴者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讲大道理,不让孩子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做什么保证;不对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犹如《尼古拉的三个问题》中的尼古拉一样,时刻照顾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在最重要的时刻(此刻),做好最重要的事(救助暴风雨中的熊猫母子)。此刻,富有人情味的处理好教室里发生的各种问题,就是对孩子最好的陪伴。
(温馨提醒:本文所讨论的师生技巧同样适用于亲子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