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网→树→线

网→树→线

作者: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 来源:发表于2024-07-24 20:52 被阅读0次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曾经说过一句话:“写作之难,在于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用线性的文字展开”。

    一听到这句话,我就有被雷咔嚓一声击中之感。

    这么有名又有深度的话,我咋今儿才听到呢?

    是从罗胖的“逻辑思维”里听到的。

    必须得记下来嘛!好东西不及时抓住,犹如犹如灵光乍现的火花一样转瞬即逝。

    是的,我们的思想犹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大部分时间,我们的思想就是这样的网状一样、水草一样,在大脑中左摇右摆。

    若任由这种网络一样的思想“水漫金山”而不管不顾,很快,由生活、工作等元素构成的生命就会消散于时间长河中,连层层涟漪都不曾翻起——生命无痕。

    用树状句法捕捉到其中的一两处小确幸、小惊喜,可以借用他人甚至山寨一二的,也可以原创,犹如盖房子扎的框架一样,先让它矗立在思想的底层,省得一不留神就像泥鳅一样溜走了,哪怕撑起一天中的所得,经常有这样的“钢筋”树立,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生活就不再是一地鸡毛,就可以串起来起码做成“鸡毛掸子”。

    有了前两步的蓄势,线性文字就承载起“编筐编篓,最后收口”的功能。我想大师史蒂芬·平克之所以在文字前面用“线性”二字来限定,也许是因为“线性”最能精准捕捉、快速“捆扎”,主打一个“短、平、快”,又因为体制小,游刃有余地表述和展开——将脑中无数碎片化的想法收拢起来,整合成一条最佳的文字线。

    确定一个中心思想(线性),再用问题(树状)把信息(网络)连接起来。

    把碎片化学习和碎片化知识(网络)用思维导图(树状)的方式简单梳理之后,凝练成三言两语甚至金句(线性),这应该也是费曼学习法的分支之一吧。

    越联想越觉得“网络→树状→线形”三步走是学习的不二法则,其实就是知识的输入和输出二分法的三个节点。

    再次对史蒂芬·平克献上我的膜拜,更感谢在“逻辑思维”的文章里看到“金字塔原理”这一运用在写作领域里的这一概念。

    Keep reading, keep Learning。

    又想起了interesting=持续不断(ing)的深度(est)卷入(inter)。

    确实如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网→树→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nj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