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从酒店到码头,开车不到十分钟车程。
我们坐的游艇,全程英文解说,工作人员也没有华人。
船上设施非常齐全 ,羊毛地毯、连船上很多部位都是羊毛包裹。
大平台上有一站式换潜水服、浮潜镜、冲澡服务,中午是自助餐,下午回程提供零食。设施一流,服务优良。
我们还处在看室内水族馆时代,人家已经占领世界最美的海域,建立了天然海洋生物公园。
从清朝末年,与西方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一个国家一个时期思想滞后,导致半个世纪的落后挨打。
不远处有个直升机飞落平台,导游开玩笑,“如果下午三点半不到船上,拉下来人,到时就联系直升机、自己花钱飞回去。”
一个朋友跟我说,去年她去大堡礁坐船吐的死去活来。看旅游攻略,说大部分亚洲人自带晕船体质。
我们这次没有晕船感受,看那些欧美年轻女孩,穿着比基尼坐在船顶露天平台,吹着海风、沐浴着阳光。没有一个中国的年轻人。相反看到七八个中国留学生,六个戴着眼镜,坐在船仓内看手机。
同行的近视眼的孩子说潜水时感到头晕,看不清楚海底。一个男孩近视眼四百多度,一个父亲也是五百多度。
看来保护眼睛视力,从儿童抓起,刻不容缓。
我们体验了玻璃船底,半潜水艇,一个船来回20分钟。
坐船看海底世界的体验真的激动、兴奋、神奇。
以前看的都是室内水族馆,如今是坐在玻璃船上。船外就是大片绵延的珊瑚、各种五颜六色鱼游过。
身临其境的体验,比看游记攻略上图片激动几十倍。大家都兴奋的 惊不住尖叫“Amanzing”。
幸运的我们还看见一只大海龟从半潜水船外游过。
饼先生吃完午餐,念念不忘,想坐第二遍玻璃船、半潜水艇。
当下午开始浮潜,他就不想去坐什么玻璃船了。只想浮潜在海面上,浸入式体验,欣赏大堡礁的海底世界。
美伦美幻的礁石、粉色珊瑚、蓝色珊瑚,还有那些水族馆里看到的鱼就在你身体下面。
它们自由自在的游弋,啄食珊瑚礁上的生物。同行的五年级小男生说他听见那些鱼儿水下吃食的声音。
下午的阳光灿烂,海面上风平浪静。大堡礁的水下海洋世界在阳光的照射下,美的让人窒息、陶醉。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有活力和最完整的生态系统。” 真是名不虚传,实名至归。
我们曾经去过帕劳群岛浮潜过,大堡礁比帕劳要美上几十倍。
我与饼先生浮潜了两个多小时,沿着围绳一个大圈,细细欣赏。
浅的地方,如蘑菇般的大礁石,珊瑚,触手可及。还有那些五颜六色的小鱼从身边围绕,大一点鱼就在珊瑚礁周围游来游去。
很多冒险家为什么一次一次潜入海底世界,记得去年有个新闻,说几个国外顶级富豪坐潜水艇深入最深海底,失去联系。据猜测船解体了。
人类探索海洋世界的边界在无限扩大,那些富豪探险者就在探索这个边界在哪里?
墨尔本疏芬山金矿下看的那个动画纪录片一直萦绕在我心头。
从农村靠读书出来,穷人思维去看那个纪录片,广东大户人家,现在眼光看也是顶级富豪家庭。为什么还要让儿子下南洋冒险淘金矿?
在去大堡礁的路途上,我终于想明白了。
清朝末年,政府昏庸无能,就是大户人家,个体命运是跟国家命运相联系。
国运影响个体,反之一个个如沙粒的个体叠加也会影响国家命运。
如果不下南洋去冒险,一种可能是国破家亡 ,再好的家园不是靠守的,落后就被挨打,甚至抄家。西方的大炮军舰已经开到中国沿海。香港当时已沦为英国殖民地。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该朝换代,家族命运随之沉浮。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下南洋淘金冒险给家族开拓一条新的道路,往外走有很多种无限可能。
华人在凯恩斯的奋斗史也是一部血泪史。看城市历史宣传栏上,19世纪挖金矿的一部分华人来到凯恩斯,400多人,住在一个区域,白人100多人。
人多并没有势众、相反受到白人歧视,压迫。掌握大船大炮的白人是世界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包括疏芬山金矿,华人刚到那里,根本没有权利到地下金矿采矿,只能淘被白人弄完的碎石里的金砂粒,有钱也买不到金矿采矿权。
最早的一批华人靠三把刀“菜刀、理发刀,裁缝刀”在南洋生存下来。凯恩斯的华人是靠种植香蕉、蔬菜站住脚。
我给朋友发信息:飞机,游艇,海上直升机大平台,世界级天然海洋公园,一天挣的钱,华人得种多少亩香蕉园,开多少个饭店可以挣到?
如今从计算机时代进入芯片、星链、太空火箭以及大脑芯片的高科技竞争时代,作为渺小的个体家庭的父母一定需要具备前瞻意识,未来的竞争不仅仅是考公务员进体制,放在世界大格局里,孩子既要有走出去的能力,也要有呆在家里的本领。
未来世界的发展变幻莫测,孩子要有走出去的能力,必须要熟练掌握或精通英文。
在旅途中跟碰到的国外华人交流,一代人要融入当地的文化社会体系、仅仅能交流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对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的深入了解 ,才能与当地人打成一片。
李开复在《世界因你而不同》一书中写到他大哥在美国读大学,留在美国工作后,就提议父亲母亲把12岁的李开复带到美国学习,因为美国的先进教育方式,先进技术。
李开复父亲在抗日战争年代也是热血青年,忧国忧民。在台湾也关注国家命运,教导孩子有非常长远意识。
年仅12岁的李开复在大哥大嫂的照顾下,从开始听不懂英文课到最后融入美国文化生活,考入世界一流哥伦比亚大学, 进入世界苹果、微软、谷歌一流互联网公司。牢记父亲教诲的 他后来创业,致力影响与帮助更多的中国优秀的年轻大学生,走向世界,了解世界。
“在那一刻,我充分感受到了内心最真实愿望的激荡。
作为一个有机会融汇中西文化的华人学者,作为一个充分体验西方文化的炎黄子孙,我应该尽我所能,在帮助中国青年远离困惑、步入卓越的过程中有所行动;
我也应该根据自己在指导青年学生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为其他致力于发展中国教育事业的人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作为一名儿童教育践行者,此次旅行给我还有一个感触就是孩子从小英文启蒙学习非常非常的重要。
同行的有个大一女孩,北方理工大学英文专业,初中高中读的是外国语学校。在大堡礁游船上也不能听懂所有的英文介绍、通知。她开玩笑说“在学校听力有第二遍,这通知再播一遍吧。”
有学生家长跟我讲,将来孩子也不出国,下那么大力气学习英文干啥,能考高分就行。
但儿童学习英文,不仅仅是学习个单词、句子等知识、而是思维塑造的一种方式。
在凯恩斯市区露天游泳池,看那些白人六七岁的孩子,换上游衣,就一个劲跳进游泳池嬉戏。想想国内的父母的是不是各种提醒、嘱咐?
在大堡礁浮潜时,一个中国妈妈不停地喊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说时间到了,让他上来换衣服、冲洗,要不赶不上回去的船。
就是各种负面的提醒、警告。孩子还想浮潜,妈妈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不停催促。
我们希望孩子从小听话、懂事,乖巧,但从心理角度来看,未来世界级人才的竞争是创造力,想像力的竞争。
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冒险精神。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不同人才。大的教育体制,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做的在家庭范围内保持开放的心态,前瞻的意识,根据条件给孩子提供一个鼓励他们挖掘自身潜能的氛围。
我想起大字不认识一个的母亲,无论邻居怎么跟她说读书没有用,她就坚信“有文化不愁没有饭”吃。在她自己身患重病,还是让父亲拿出她弟弟,我二舅寄给她的一千元营养费,支持我高四复读考大学。
高中时代,我喜欢各种冒险探索,比如一个人骑车去五十多公里的市区参加演讲,三十多公里的风景点九龙口,到同学家留宿玩耍,晚上跑很远村子里看电影,电视剧……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母亲从来没有阻止过我、骂过我。
大学毕业后的我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怀孕时看书复习,生完孩子带着吸奶器参加研究生考试,读完两年的北大研究生。
知命之年,人老眼花的我还是计划钻研一个心理学派系,参加完中科院心理咨询师考试。
澳洲旅行还触发我需要把英语口语、听力深入的练习,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简单交流,而要争取哪一天可以无障碍听懂旅途中的英文。
(一群可爱的美国老太太)
一个母亲影响三代人,活到老学到老,要向大堡礁游船上遇到的美国老太太们学习 。
一群来自美国芝加哥的老太太们,不仅坐船,而且下海浮潜、上船休息时看纸质书,与年轻人热情交流,给我们同行的女大学生留地址,说去美国芝加哥可以联系她。
一群充满蓬勃生机与活力的美国老太太们,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