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看了董宇辉的大铭访谈录,一个二十几岁的成骨不全症患者,讲述自己对抗命运的态度。
母亲告诉他,他与别人不一样却又与别人一样,不一样是身体的缺陷让他对很多事的处理方式与别人不一样,一样的是始终要求自己的持续成长和不断挑战超越,使他拥有了顽强的信念去战胜手术,争取去国外读书的机会,并向世人证明着,一切苦难在人的意志面前是可以被击败的。生而为人,不止自己,也为他人,大铭想用自己的行动去给国内的8000+w的和他一样的残障人士证明,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无限可能,相信简单的品质并去做简单的事,事情就会慢慢好起来。
他说促使一个人改变的是经历和对经历的回应。
每个人的经历是随机的,不可控的,而回应却是有主观能动性,以什么态度去回应苦难我们是有选择权的,在实践中去获得对生活的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同样的经历给人带来的价值是有差异的,我们可以从学习,阅读,悟性三个角度去理解。
回想我这周遇到的困难我的第一想法是逃离,我以为逃离了就可以躲避这份苦难。但是已经没法改变为了能顺利发版让很多人都加班赶进度的事实。在总结会被当成反面教材之前,我想我应该重新审视定义下这个事的起因结果和预案。一方面我的认知里认为它不是我的需求,我的角色只是辅助,另一方面我确实没有上心去关注这个事我是否做好了,这两种认知导致了文档没落实到最终版影响了发版。我相信不少人一定背地里偷偷职责我的各种不是。重新端正我对这份任务的态度,重视它的重要性是我首先要去改变的。有任何需求变动请需求提出方及时通知我,发版前倒数第n天时让开发再去确认一次,文档回来后及时确认是否有误,从这三个方面尝试去改进吧。
这周听了听了枯叶的第四期公开课,依然很收益。总是忙碌的去当一个执行者,或许可以给自己留点时间去优化工作方法来提升效率,工作外学习,工作内学业务,学习应用于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效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