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时间长了,夫妻间说话就不会很多。
《英国情妇》的最直接翻译应该是《英国薄荷》,但翻译成情妇后,可以更直观看出剧情走向中爱情所占的比重,同时也理解了克莱尔对婚姻的非常规性对待。
故事的开始发生在巴尔托咖啡馆,咖啡馆从来都是自带很强故事性的公众场所,不但可以遇到冬天蹭暖气,夏天蹭空调的打工人,遇到手机没电时去应急的拇指一族,也容易听到旁边的顾客讲述各种离奇的瓜。而巴尔托咖啡馆经历过最大的瓜,正是小镇维奥纳发生了一起凶杀案。
另及:到新单位后,去咖啡店的概率约等于0。
主要剧情改编自发生在Viorne的拉纳夫妇之间的真实案例。初看以为是侦探小说,当剧情推进不过1/3时克莱尔便直接爆了身份,又猜测会向社会推理靠拢,主要揭露动机和其背后蕴含的人性。但杜拉斯笔下的人物出现的每一个选择从来不是常规的人性选择,更像是强大戏剧性背后的抓马。小说结束后,布斯凯最后一部分也没有被找到,克莱尔真正的动机也没有告诉我们。正如现实的拉纳夫妇案中,以克莱尔·拉纳有精神疾病为由而结束。虽然克莱尔·拉纳的动机无从考究,但是杜拉斯的时代背景预付了他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意义。布斯凯被不同的列车残忍地载向各地,如同战争中的俘虏们被列车运输到营地。很多人都和布斯凯的头一样,上了列车后再也没有被找到,他们都消失在了战争的残酷中。
在皮埃尔和克莱尔的婚姻中抽丝剥茧,让我产生深深的恐婚感。悲观地看,在如今这个时代,唯一有把握构建的生活就是单身一人。乐观地看,真有那么多的不合适,又怎么会有我们的清醒恋爱脑。
感情变得淡漠是生活甜度变化的直接原因。夫妻在一起久了,爱情自然而然消失不见。有些夫妻演化成了亲清,相濡以沫到白头,有些夫妻形同陌路完完全全成了搭伙过日子的典型,有些夫妻则因为爱情的消失,激化了相互之间的不满,最终劳燕纷飞。变心是本能,忠诚是选择。当爱意褪去,才知道我们寻找的不是一个对自己好的人,而是寻找一个本就待人真诚的人,骨子里的教养带来的下半生舒适感,爱情是教不出来的。
初见时,皮埃尔对克莱尔见色起意,但是生活在一起后才发现根本不适合,新鲜感消散后,三观也不一定能跟着五官跑。同样皮埃尔建立在颜控基础上的爱情,也会一边信誓旦旦地说爱,一边在遇到年轻貌美的女性后把持不住。生命本就破裂,婚姻也一样。
卡奥尔的警察不知算不算克莱尔的白月光,姑且以此推论,在剧情中深深感受到了白月光的杀伤力,即便是现在的他也赢不了当时的他。没有得到永远的恋人总会自带Buff在回忆里闪闪发光。看到网路上的一则新闻,男子养了十六年的三个女儿都不是自己亲生的。猜测,皮埃尔也会遇到同样的悲剧。原来真的有人可以一边完全不爱你,但是又能装出亲密无间的样子。只要不爱你,即使从未融入对方的生活,也能理性又冷静的做一个好演员。有秘密的人或许总是别具吸引力,克莱尔让皮埃尔在结婚的前30年中都没有发现自己的不忠。但当白月光破碎后,记忆中的美好也拯救不了克莱尔的癫狂,她不符合社会传统逻辑的行为背后,可以理解为不舒适的婚姻带来的人生疯狂。不能和自己内心坚定选择过的人在一起,后来和谁结婚都一样,生与死也都一样。布斯凯的死亡带有替代的意味,替代皮埃尔和这段奇葩的婚姻死亡。正如克莱尔不喜欢布斯凯做得调味汁烧肉,但却没有人能在她吃的时候看出她的不喜欢。
后来我习惯选择沉默,因为幸福可能本就不属于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