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动机是远离无知与愚蠢。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听起来很诱惑,细想起来,却不一定如此。想通过读书发财致富,这个不是没可能,只是太过一厢情愿了;想通过读书认识一二知己,这种可能性反而比发横财要大一点。至于,是否会遭遇红颜知己,红颜是否如“玉”,这种事情谁敢保证。至少,以后听到人说,从外太空可以看见中国的万里长城是胡扯;听到人说,爱因斯坦皈依基督教也是胡说八道;甚至听到人说,纳米营养丰富,甘香可口,也不会信以为真。
想来想去,读书不过是让人少一点愚蠢,多一点智慧;少一份无知,多一份认知。除了多读书,还要读好书。一本好书,多读几遍,获益匪浅;一篇妄文,尽系欺骗,害人不浅。既然,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那么几个践行者组队读书,搞不好就胜过人间无数英才。
月读小组以KISS为原则keep it simple, stupid(往别处想的,自己去面壁)。此处的stupid指无门槛的意思,我们欢迎任何人参加读书小组,一起成长。当然,stupid也有愚蠢的意思,这并非自打嘴巴。因为,要终身学习,必然有机会学一些新的东西,接触新的领域,否则,就是固步自封,画地为牢,结果,阻挡了学习和成长。每个新手,都会犯下低级错误,而这个时候,就会显得stupid。如此一来,又呼应了我开头提到的动机,读书远离愚蠢和无知,为了明智。苏格拉底说,“我比别人知得多,不过是我知道自己的无知。”
具体方法如下。
每个小组,由七个人组成。考虑到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有阅读讨论会,人太多则会把每次讨论的时间拉长。鼓励每个成员发言提问,最少5分钟,最多不要超过20分钟。
每个成员选择一本书,每个月读一本。选书不宜太厚,不宜太薄,不能太简单,又不能太深奥。书的厚薄,以字数为准绳,少于10万字则太薄,多于100万字则太厚。如果是非常好书,又超过百万字,怎么办?我建议,把一本当作两本使。例如,如果我选《天龙八部》这样的大部头,则会用两个月时间去阅读文本。
原因有几个,接下来说明详细。
第一,朋友们有工作,有些朋友还有家庭,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坚持写作,有的时候会忙不过来。月读小组,无意增加战友们的压力,因此延长阅读周期,目标是每个月阅读40万字,一年阅读480万字。
第二,践行者都渴望成长,都喜爱写作,而阅读是写作的前提。没有大量的阅读,就写不出东西。有些人也许要优心,每个月读一本书太少。其实不必担心,因为,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就可以读其它书。我们除了阅读,还要思考,还有讨论,时间也许不够用。每月一本,是为了不增加阅读小组成员的负担。轻身上路,才能走得更远。月读小组,只不过是人生阅读生涯的配乐,各人自己的阅读计划,才是人生阅读生涯的主旋律。
选书的时候,除关注了阅读量,我们也要关注一下阅读的范围。当代书籍的种类,多如繁星,让人眼花缭乱。不规定选书的范围,但是要求选择的书籍,各组员都能初步看懂。一些太专业的书籍比如《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又比如《易经》,又或者外文原版图书,尽量不要选。
第三,各位成员选书时,最好选自己读过的书。把读过的书再读一次,往往会有更多的收获。也只有读过之后,才知道书的质量,了解了书的质量,才能选出好书;每个组员都选出两本好书,才能通过阅读小组成长。同时,选书者又要带领和支持小组讨论,熟悉文本既可以更好地带领小组讨论,也可以更轻松带领小组读懂文本。
第四,不要求书写阅读感想,但是,小组讨论前要有准备,讨论时积极发言。想写阅读感想的,可以自己写,写好了,就是一次作业,可谓一石二鸟。因为,劳累的阅读模式,容易让人失去兴趣;多余的阅读作业,很快让人厌倦烦恼,结果是本末倒置,适得其反。
小组讨论的时候,有时候会很激烈,有时候会很平静。观点针锋相对时,要有尊重与包容。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同。我们通过小组讨论,去了解他人不同的看法,不去论断对错。
另外,如果以现在的七个小组为单位,组建月读小组,也可行。然而,可惜的是,浪费了一次让51班各组成员相互交流的好机会。这样一来或者会是一种变相强制读书,容易使人反感。
总结如下
以7人为一组,以7个月为周期,
每月读一本书
每月最后一周小组讨论一次,周而复始。
每人选一本读过的好书,与其他组员分享,并带领和支持该月的小组讨论;
每人每次选择的书籍,不能与队友选择的书籍重复。
小组人数方面,也不一定局限于7人,8人也可以,9人也可以。
最后,我想说点“肺”话,发点牢骚。
前段时间读科幻小说,日夜不停,结果脖子开始酸痛,是因为不良的阅读习惯造成的。更糟糕的是,我的近视眼度数又增加了,很大可能也是因为不良的阅读习惯造成的。所以,读书时,不要时间太长,要抽出时间让眼睛脖子休息一下。这是我“惨痛”的教训,特地与大家分享。
最后,请小伙伴们千万要记得,尽信书不如无书,权威机构,行业专家也未必可以完全相信。九年前,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此书一出,十分畅销,之后又涉嫌造假嫌疑,因而下架,惨淡收场。我相信在图书市场里面,这种类型的书还是很多很多的,这就要求读者学会独立思考的本领,才能识破骗子的诡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