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益伴FM上听到了一本书《Under Pressure: Confronting the Epidemic of Stress and Anxiety in Girls》,作者Lisa Damour 是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人士。
书中介绍了 女孩比男孩更容易焦虑的原因;应该要求女孩“大胆表达”吗? 女孩需要的“语言工具包”。比如,女孩比男孩更担心自己的成绩;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受到网络暴力,并且更难走出情绪伤害等。
在文化中,我们期待女孩能完成一切被要求的事情,女孩子容易养成取悦型人格。更糟糕的是,女孩比男孩更容易进入折磨人的反复思考当中。很多女孩,包括女人,都会把大量宝贵的精力放在一个脑海中的频道上。这个频道在不断地,并且焦虑地评价着她们每天在生活中做出的各种选择。
对于这种言论,我深有体会。我妈妈就是一个急性子加上轻度焦虑症。举个小例子,晚上我主动要求妈妈教我和面,妈妈在我和面过程中,几次跑过来捏面,并且嫌弃我没有完全按照她说的去做,"面盆旁边都是面粉,你要沾点水把它活光,面光盆光"我说慢慢来,我又不能一秒就活好了。妈妈说,"我和面一会就完事了做事向你这样慢吞吞怎么行"。"但是你一个人会做。累的总是你啊,我虽然慢一点,但是一旦我学会了就可以替你啊,这样你就可以轻松歇一会儿,上次你没有指导,我和面做的饺子也成功了啊,不要那么着急好不好"。
最后的面团,其实虽然时间久一点,但是形态还是可以的,干湿也挺好。和面需要慢慢经验的感知。现在盆和面都比较光了。

其实妈妈不是着急,她就是潜在焦虑。什么事情看不得别人慢吞吞做,喜欢展现自己迅速能干的一面。所以生活中她永远做得多,永远特别累。而且忧心忡忡,担心各个事情,思虑很重,睡眠浅。
我能够在妈妈身上看得到一部分自己的影子。我也时常这样潜在焦虑,把未来的困难放大很多倍,然后忧心忡忡。但是我比妈妈会下方权利,愿意看着学生们慢慢做一些我的事情,等她们学会了我可以轻松一点,授人以渔。
决定未来心理健康程度的,并非是有没有焦虑,甚至是有多少焦虑的情况发生。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只有一个,那就是应对焦虑的能力。我也可以经常给妈妈揉揉肩,在她和爸爸争吵时,帮爸爸说说好话,多夸夸妈妈,让她更加舒心一点,可能能够减轻一些焦虑。
我自己也要积极乐观一点,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多用积极心态暗示自己,船到桥头自然直,困难的日子也能熬过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