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天读点心理学4——责任分散效应

每天读点心理学4——责任分散效应

作者: 文刀亚Jly | 来源:发表于2018-12-10 00:00 被阅读0次

原理: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老J论:

其实这和上一个破窗效应原理一样,用中文讲就是:墙倒众人推,墙立众人扶。因为人是群居动物,自然受周围环境影响,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别人敢砸窗,我就敢砸窗;别人敢救人,我也敢救人;别人不出手,凭什么我当出头鸟?

这也是老J先前不想学心理学的地方,外国人无聊发明的伪科学,举几个案例说一些显而易懂的道理,还非得把自己名字附上,弄得多大的荣耀似的,别人阿基米德、牛顿那是研究出宇宙运行的定论,把自己名字附上是高大上,你们呢?XXX定论,整得多牛逼似的,说的跟咱老祖宗千百年前的谚语一个道理,这叫哲学,懂不?我学个谚语多通俗易懂,凭啥要记你绕口的外国名?

所以,老J把这一类因受群居环境影响的心理统一称为‘’‘群居效应’,以后别再拿不同案例说同一问题了,行不?

相关文章

  • 每天读点心理学4——责任分散效应

    原理: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

  • 名词解释:责任分散效应

    责任分散效应(Decentralized responsibility effect) 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

  • 【心理学效应摘记】责任分散效应

    责任分散效应 责任分散效应(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

  • 责任分散效应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

  • 责任分散效应

    责任分散效应 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

  • 责任分散效应

    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

  • 责任分散效应

    事情不管是真是假,只要人们愿意相信,那明明是假的,也会变成真的。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

  • 责任分散效应

    【材料来自百度】 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

  • 责任分散效应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

  • 影响人一生的几大经典心理学效应,句句戳中人心!!

    1、登门坎效应 2、共生效应 3、刻板效应 4、贝尔效应 5、责任分散效应 6、“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7...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天读点心理学4——责任分散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yl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