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上周回了一趟老家,在记忆的深处,我回忆着小时候生我养我的那片熟悉的土地,80年代的农村,仿佛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虽然交通远不及现在,但却宁静而纯真。
小时候的山路坑坑洼洼,蜿蜒曲折,很难走,路很窄,只能骑自行车上山,真是泥泞的小路。 山上除了有酸枣树,野花野草以外,大部分还是田地,那时,农民们辛勤劳作,冬种小麦,夏种玉米、棉花、红薯、大豆、高粱……,山上的田地,没有水井无法浇灌,只能依赖自然的恩赐,靠天吃饭,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锻炼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学会了珍惜和感恩。
如今,南水北调工程就在山脚下,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生。水脉浅了,农田被征用了,退耕还林的政策让昔日的农田变成了万亩森林公园。这片森林公园,镶嵌在大地之上,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西边是延绵不断的大山,南边是一年四季流淌的河流东边是南水北调和一个很宽的马路。山上的桃树、苹果树、梨树,以及各种各样的花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02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祭奠亲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以前上坟,只是简单的土堆,只是在坟前烧几张纸,在坟头上面压上几张烧纸,寄托着我们对亲人的思念。
现在祭祀亲人,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祭祀品,如金元宝、一串串五颜六色的花、阴钞票……因为老家是土葬,所以昨天在山上看到了很多刚刚被子孙后代修缮的坟地,坟头黄的粉的纸花,给4月增添了一点颜色。
以前的坟只是一个土堆,只有自己的亲人才知道那个坟墩下面是自己的那位亲人。
现在坟头可以立上石碑了,所有路过的人都能清楚的知道。
清明时节,祭奠亲人。曾经的坟地,烧几张纸。如今,祭祀品琳琅满目,金元宝、五颜六色的花、阴钞票等,都成为了我们表达对亲人怀念的方式。坟头立起了石碑,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亲人,如今也可以让路人知晓他们的故事。
03
小时候,我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父母逼迫自己去农田锄草,因为被动,所以是极不情愿的。那时的我,总觉得那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劳作,恨不得橱一棵草歇三歇,往前迈一步,往后退两步。
然而,如今的我,却迫不及待地想要跑到山上去挖荠菜,其实荠菜也是小时候要锄掉的一种草。这种转变,或许正是农村变化的一种体现。如今的农村,不再是单一的劳作场所,而是成为了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我们可以在山上欣赏美丽的风景,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在这片土地上,我见证了农村的巨大变化。从曾经的贫瘠与落后,到如今的繁荣与美丽,这片土地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与变迁。农村不仅是我们的根与魂,更是我们国家的根基与希望。只有保护好农村的环境与生态,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