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则自负
文‖墨染浮生
大抵每个家庭养育孩子的方式都不尽相同。
我是纯粹的农民家庭出生,孩子多,地更多,劳动力却少,父母每日忙于农作全无闲隙,用在我们身上的时间更是有限。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尚且早晚见不到父母的身影,我两个哥哥的小时候肯定比我更惨。
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可能更多的是榜样,而非循循善诱的语言敦促。印象中父母没有问过我们的作业,有没有完成?也没有跟我们过多的谈论过学习。
他们心照不宣的努力积攒着我们的学费;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给我们开家长会;在我落榜后痛哭想要继续上学时,轻轻的安慰我:“想上咱就继续上,考不上,咱们就复读!”
我一直不是学习好的孩子。在我成长的路上,我好像总是慢一些,浑浑噩噩摸摸索索的向前走。我的大哥很聪明,我的二哥很努力,只有我,既不聪明又不太努力,这让我一直很自卑,总觉得抬不起头来。
在学习的路上,我几乎没有过高光时刻,特别是小学的时候,好像一直在垫底。以至于我后来上了初中,名次上升到了中游,我妈都觉得很吃惊。我毕业后的几年里,我妈还经常感慨的说道:“当时想着你这么笨,没敢想过你能上大学。但是只要你愿意上,我跟你爸就一定会供你,你想上到什么时候都行。”
一直以来,我都是个缓慢前进的小蜗牛,幸运的是我的父母从来没有贬低、打击、挖苦过我。他们没有很多鼓励的话,没有苛责我为什么学不好,始终等着我爬到想去的地方。
现在我升级当了妈妈,我的孩子同样也是小学生。悲哀的是,我竟然忘了女儿的今天,就是我的的昨天。自己那些求学路上的心酸过往,女儿也正在经历,我却连父母的一半都没做到,我怎能不惭愧呢?
他们当年每日筋疲力尽,尚且能尽最大力量,为我们谋划前程。
今日的我不用辛苦劳作,只有一个孩子养育,怎么就不能坐等花开呢?
两代人,同样是爱、是期待、是成全的一片纯洁冰心,怎么就纯粹难寻,教子如伤子一样呢?
小时候的关心,是父母忙于生存,间隙中的抽空了解一下,不过分干预,不过多督促,像是陈酿的浓香,总是在心头萦绕。
现在的关心,是夹杂着课业的“步步紧逼“,老板的“夺命连环Call”,“教育大卷“,“生存压力”等诸多忧愁焦虑的大船。诸事平衡,还能安慰自己一句,“儿孙自有儿孙福。”一旦失衡,情绪爆发出来,伤害最大的就是孩子。
我小时候,父母会说,“天黑开灯”,“天冷,多穿点衣服”,“天不早了,快睡觉吧”!
现在呢,同样的关心,却很难入耳入心。
“你怎么又不开灯呢?不是跟你说了很多次了吗?你这样,眼睛早晚会坏掉的!”
“天这么冷,怎么不多穿点衣服呢?怎么这么不听话啊!现在疫情这么厉害,去医院多受罪啊!”
”说了多少次了,回家先把作业做了!自己的学习自己负责,怎么老让别人说呢?这点自制力都没有,怎么能学好呢?”
…………
我以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我们只要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出现就好。但是老师要让家长时刻了解孩子动向,公婆让我重视孩子学习,我不免有些彷徨,不知道如何下手。
我的父母是行动多于语言,现在让我要用语言去督促她,再加上我心绪难定的起伏,很多关心里竟写着刻薄、挖苦、刺激,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孩子被盯的也很烦躁,有一次我无意中提起自己小时候没人管,宝贝竟然很羡慕的说了一句:“妈妈,你那时候多好,都没人管!”我顿时哑然,我们以为是对孩子好,是不是真的好。
孩子被督促烦了,采取“非暴力不合作”,不说拒绝但是拖延,要么就是似听非听,摇头晃脑。
有一次跟我婆婆吐槽,我提醒她做什么,但是她不干。
婆婆说:“要哄着她干。”
我:“关键是我不知道怎么哄呀……,打了怕身体不好,骂了怕心理不好。打不得,骂不得,这真是个令人抓狂的难题。”
时代不一样了,以前是老师管教育,家长管生活。现在讲家园共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应当承担起更重要和正确的责任。
愿每一位前行中的父母都能修的一颗智慧之心,做家长该做的事,把纯粹的爱留给孩子,用晶莹的水滋润孩子的心田。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