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十一:
培养耐心
钟老师做了什么:
1、告诉孩子美好的事情都值得等待。
2、在等待的过程中是枯燥的,他引导孩子发现身边的细节然后进行讨论,时间也会在不经意间过去。
3.等饭吃时,他陪孩子玩筷子或牙签摆字或图形的游戏。
4、他总是有耐心,以身作则,不急不躁。
5、孩子拍照时他和妻子都是很有耐心等待孩子拍完。他说:“‘快’,意味着当下的事情已经不重要了,心不在当下,而在未来。”
6、在各种场馆钟老师和太太也是很有耐心等待孩子玩完看完,最多会问一句孩子:“还需要多长时间呢?”
7、他告诉孩子区分快与慢:没约定时间时欣赏事物可以慢,约定时间时动作需要快。有些地方钟老师是希望孩子的效率可以提升的,有时还会限定孩子的吃饭时间,带着孩子一点一点进步。
8、钟老师还告诉我们,如果孩子感到“无聊”时,是因为注意力无法集中的表现,如果孩子长期玩手机,他需要更强烈的刺激才能集中注意力,对读书读报都提不起兴致,形成“无聊”的思维惯性。
实践十二:
教孩子设立边界感,让每个人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明白自己的责任范围,做个有原则的人
钟老师做了什么:
1、以身作则,与太太分工合作,太太负责生活起居,钟老师负责学习教育。减少分歧,也减少孩子无所适从的感觉,创造更加和谐的家庭氛围。当然可以彼此提提自己的想法或者给对方意见。一身作则,答应孩子的事情都要做到。
2、给孩子植入“说得出,做得到”的理念。有了关于承诺的边界,只要孩子答应钟老师的事情,钟老师都无条件相信孩子。如果孩子做不到,需要下次采取减少约定数量的方式。用“暂时”代表相信孩子是能做好的。“只是这一次做得还不够理想而已。”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包容,孩子自己也会感到愧疚。
3、有了承诺或守时的边界,就有了信任的基础,互动的空间就更大。钟老师还用“太阳”守时守信作比喻,引导孩子成为一个“让人放心的人”
4、物归原位的边界:钟老师从孩子收拾玩具引导。用“踩坏喔,它要回家喔、自己放才能找到喔”有利于孩子思维的整理,也让孩子处事更加从容。
5、尊重边界:钟老师从小养成尽可能蹲下或屈膝保持与孩子一样的高度来进行沟通或拍照,自己先多用礼貌用语,当孩子不开心时,要尊重他的意愿学会等候,与孩子一起时尽量少摸手机,调静音,“珍惜眼前人”。清理玩具时要尊重孩子的保留权,提醒孩子可以拍照留念。家长要先尊重孩子,孩子也会慢慢学会尊重成人。也教会孩子爱惜物品,尊重物品,物品也会更加耐用,特别是书本文具,也要尊重家具等。爱惜物体,敬畏物体,“物体背后都有功能,这与“行为背后都有正面动机”有异曲同工之妙。
6、不拖延的边界:钟老师与孩子一起分享了:重要又紧急的事;重要而不紧急的事;不重要但紧急的事;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和孩子一起探讨分类。最后一个最好忽略。让孩子了解“病从浅中治”的道理。“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要尽早完成,减少内心的牵挂和对内心的干扰,更多精力专注做重要的事情。
7、彻底完成边界:钟老师教导孩子彻底做完一件事才去做新的事情,让每件事都有清晰的句号,清晰的标志,不要留尾巴,也避免形成拖延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