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第七卷中苏格拉底和格劳孔在谈论教育和治国方面时,以一个出入洞穴的人为例,作出多种假设和推演,讨论受过教育的人与没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并由此讨论到到国家管理者应具有的素质(俗称“洞穴”理论)。
01“洞穴”理论描述及假设
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有一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可让一路亮光照进来。
有一些囚徒们从小就住在里面,由于身体被束缚,只能向前看着洞穴墙壁上物体晃动的影子,听到的是洞外的声音。这些人以为声音就是洞壁上的影子发出来的,他们看不到真实的存在。
如果其中一人被解除禁锢,被他人带着走出洞穴。虽然从黑暗走向光明看到太阳,这会让他的眼睛和身体非常不适,但慢慢地,他会看见真相,知道在洞穴里看到的只是阴影而已,是虚假的东西,太阳下的事物才是真实存在的。
他会明白:主宰可见世界一切事物的正是太阳,它也就是他们过去通过某种曲折看见的所有那些事物的原因。
这时,可能会出现多种可能:
可能一:
他可能会庆幸自己的这一变迁,而替其他伙伴们感到遗憾,而且也不屑于和伙伴们争权夺利了。当然,这时他宁愿忍受任何苦楚也不愿再过囚徒生活。
可能二:
如果他离开阳光回到洞穴中,可能眼睛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重新适应黑暗。如果这时他和其他人较量一下“评价影像”,可能会遭到同伴们的笑话,别人会觉得他成为了一个异类。如果能逮住那个打算释放他们并带他们去上面的人,也会有可能杀掉他的。
可能三:
如果洞外的人培养数个可以自由出入洞穴的人,让他们轮流下去和其他囚徒同住并担任管理工作。那么,一经习惯,这些人就会比其他囚徒看得更清楚,也能辨别各种不同的影子,并且知道影子所反映的真实东西,因为他们已经看见过美者、正义者和善者的真实。于是,他们会清醒地管理着洞穴里的事务。
02关于教育的结论
1、教育实际上并不像某些人在自己的职业中所宣称的那样。他们宣称,他们能把灵魂里原来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
2、不是要在灵魂中创造视力,而是肯定灵魂本身有视力,但认为它不能正确地把握方向,或不是在看该看的方向,因而想方设法努力促使它转向。
03关于国家治理的结论
1、没受过教育不知道真理的人和被允许终身完全从事知识研究的人,都是不能胜任治理国家的。
原因是:没受过教育的人不能把自己的全部公私活动都集中于一个生活目标;而知识分子又不能自愿地做任何实际的事情,而是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想象自己已经离开这个世界进入乐园了。
2、国家应该由真正富有的人来统治。
这富有不是指他们富有黄金,而是富有幸福所必需的那种善的和智慧的生活。
如果未来的统治者是一些个人福利匮乏的穷人,那么,当他们投身公务时,他们想到的就是要从中攫取自己的好处,如果国家由这种人统治,就不会有好的管理。
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洞穴、一口井,绝大多数人,一生生活在洞里或是留在井底。看着洞里墙壁上闪现的影子,望着井口天空飘过的云彩。
而更为有趣的是,洞里的影子、井口的天空是洞外、井外的另一群人所制造的“假象”,那仅仅是一种虚幻,目的就是让洞内或井底的人安心在那里成为价值的创造者和输出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