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书寄情 见字如面                    ——读

家书寄情 见字如面                    ——读

作者: 人生海海2019 | 来源:发表于2022-05-17 23:13 被阅读0次

      说起家书,我们会想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想到“鱼肠尺素”、“鸿雁传书”等。在现代通讯工具出现之前,家书,一直是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家人或亲朋之间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的媒介,是家教家风的重要载体,维系着人间亲情和家国情怀。无论是清代的《曾国藩家书》,还是近现代的《梁启超家书》、《傅雷家书》,至今依然被人津津乐道,其教育、点化、规劝、引领的价值,历久弥新。

      收到了良师益友中山大学哲学系的周春健教授和他的夫人谭巧云女士共同编著的一本新书:《百年家书》。书中收录了清末民国以来的一百多封珍贵的手写家书,这些家书都是两人创办的“习之堂”家庭式私人博物馆的收藏。

      这一页页饱蘸深情的文字,写下了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夫妻之间、师生之间等朴实真挚的情谊。字里行间,一笔一划,有对故乡父母的牵挂,也有对儿行千里的担忧,有血浓于水的手足情,也有分隔两地的相思苦。读着读着,便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一段段尘封已久的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有时甚至可能是走进了一个家族的历史,与这些素昧平生的信笺主人进行一番跨越时空的交集。深深浅浅的笔迹中,诉说着关爱,承载着牵挂,也寄托着希望。

      木心说,过去,车马很慢,思念很长。飘着墨香的信笺将天涯游子与故乡亲人紧紧连接在一起;如今,传统书信被各种社交软件替代,科技的进步缩短了与亲情的距离,但手机屏幕上的问候与思念,快捷有余,温度不足,终归无法抵上手写家书的那份温柔与亲切。相信,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一封封经年留存的信札,都将成为家里最有温度的物件。

      这本《百年家书》的装帧设计,也值得一提。传统书籍的线装形式,配上古香古色的封面,内文中书信的文字旁全都附上了这些书信的原件图片,虽然有些已经泛黄模糊,甚至还有残缺不全的,但却会在不经意间把你带入到一种情境之中。两位编者还对每一封家书都做了精当的简介、评点和细致的释文,便于读者的阅读理解。

      文字传递情谊,家书温暖人生。捧读这本《百年家书》,让匆匆赶路的我们得以驻足回望、低首内省,去触碰到自己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跨越百年沧桑,愿这人世间的每一份真情都不被岁月辜负。

      找个时间,提笔给不在身边的亲友写封信吧。家书寄情,见字如面。

相关文章

  • 家书寄情 见字如面                    ——读

    说起家书,我们会想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想到“鱼肠尺素”、“鸿雁传书”等。在现代通讯工具出现之前,家...

  • 写给未来的先生第一封信

    见字如面,家书几行。

  • 以信寄情,见字如面

    四叶草也被称为幸运草,人们总说,找到了四叶草就找到了幸福,那是因为:三叶草的一叶草代表希望,二叶草代表付出...

  • 《见字如面》 || 见字如面

    文 / 染染夏光 按照以往的惯例,我会用一句话来总结一本书的大概内容或者我大抵的感受,而这本书,《见字如面》,却让...

  • 可有一方宁静?若有大概也是在故乡…… 见字如面、见字如面,曾经的书信还有吗?多久没写一封家书啦?前些日子看到岳云鹏...

  • 见字如面之家书等待

    男:这是一张拍摄于1958年的全家福。一张分别前的合影。年轻的妻子不知道丈夫要去哪里,要去做什么,她本以为啊,分开...

  • 《见字如面》

    一个偶然间看到这档节目《见字如面》《朗读者》 《见字如面》都是一封封家书,情书类书信,字里行间充满着担忧,喜悦及近...

  • 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爱你就像爱生命 《见字如面》黄志忠读王小波...

  • 【悦读】见字如面

    【胖大然有话说】 看到这些信,就相当于见到了我本人,是为“见字如面”。 在车马慢行,没有手机、网络的年代,书信几乎...

  • 读《见字如面》摘要

    苦茶加“糖”,其苦之量如故,只是聊胜于无“糖”,但这糖就不容易找到,我不知道在哪里,只好交白卷了。——鲁迅《有些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书寄情 见字如面                    ——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jo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