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初中那会儿,我有过一个黄色的收音机,每天晚上都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收音机调到省台,收听两个小时的《纯粹慵懒》。
《纯粹慵懒》是我所知的,节奏最慢也最无所事事的电台节目:
第一个三十分钟,男主播毫无感情地念两段文章,内容以家长里短男欢女爱为主。
第二个三十分钟,男主播一声不吭地播放几首歌曲,很会让人误以为节目已经结束了。
第三个三十分钟是听友分享歌词的时间,男主播再一次毫无感情地念完歌词,再凭着歌词发表几句隔靴搔痒的感慨,最后播放这段歌词对应的歌曲。
第四个三十分钟,男主播会接听一两位听友的来电,两个人全程前言不搭后语,都以为自己特文艺地想到什么就讲什么。
就这么一个没什么营养的电台节目,我是几年后升入高中才听说,它其实非常受欢迎,很多的同龄人和我一样,每天晚上都是听着《纯粹慵懒》入睡的。
我也是那时候才知道,不是每个人都孤独,但每个人都曾有过孤独感。
两个来自《奇葩说》的片段。
第一个片段,陈铭讲到小众这个词。
他说,人越小众,其实ta的逼格就越高。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人能引起共鸣,逼格高到极致。但只有一个人懂的时候,逼格的曲线就断掉了,一下跌为负值。
第二个片段,黄执中辨析安全和安全感。
摩天大楼都有那种高空走道,底下是玻璃。参观的人走过去,其实是安全的,因为各种数据在科学地做支撑。可还是有人不敢走,不是因为不安全,而是因为没有安全感。
我觉得,孤独和孤独感也是不一样的。
而每个人,不论主动还是被动,都会有过独处的时候。
第一类人,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就没有停止过沸腾的状态。
他们渴望时刻与人相处,做任何一个集体里最活跃的那个人。独处和独处带来的孤独感会让他们感觉像是一下被扼住了喉咙喘不上气。
第二类人,他们是“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真实存在。
有人陪的时候八面玲珑特会来事儿,没人陪的时候也能把孤独化作一个人的狂欢,自得其乐。对他们来说,孤独感是不存在的。
第三类人,就比较丧了,他们其实更享受孤独。
独处的时候,他们其实不见得会有多沉重的孤独感。反而是眼尽灯红酒绿,耳遍锣鼓喧阗的热闹场合会让他们感到不适,以及无限的孤独感。
很多人都以为,我是第一类人。但我其实是第三类人,同时非常地羡慕着第二类人。
所以,《纯粹慵懒》这个节目是那么的无聊,却陪伴了我很多年。在我每一个相对独处的夜晚,它是消磨我仅存的一点孤独感的良药,也是把我压入梦境的最后一颗稻草。
下一次孤独感来的时候,我应该可以冷静对待。我突然想起了某一个夜晚。
有一位听众打进电话,问了男主播一个问题:你这么多年,都是一个人在做着节目,还一直是一天里的最后两个小时。
你不会感到孤独吗?
男主播打了个岔,还有我的直播助理啊。然后被自己逗笑,过一会儿才正经地说:也不会,因为我知道你们都在陪着我。
这么尬暖的回答被无线电波传送进我耳朵的那一瞬间,我明知道它是一句非常套路非常土嗨的情话,却也还是被撩得浑身酥麻无力招架。
当晚我睡得特别香。因为孤独感走了,安全感来了。
也是从那一晚开始,我很清楚地知道,每一个孤独的时刻,总还是会有那么点东西在陪着我。
ta可能是一个名字,一副嗓音,一缕味道,一抹身影。
ta可能不在眼前,但一定在我心里。
下一次孤独感来的时候,我应该可以冷静对待。下一次孤独感来的时候,还是会很冷。
但我应该可以捡起那些永远滚烫着的,爱与被爱的人和故事,冷静对待。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