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看电影的我,因为疫情原因,已经9个月没进过电影院了。好不容易等到影院开门,想着当时薅的1元代29元电影的羊毛终于能用上了,结果好长一段时间都是些看了八百遍的老电影了。上周,终于去看了个新电影,《八佰》。
作为2020年农历新年后的的第一场电影,自然是满怀期待,虽然剧情有些地方叙述得并不那么流畅,但还是不影响我内心燃起小火把,观影后再好好分析一把。
八佰这个故事,发生在上海闸北区四行仓库,四行仓库地理位置很特殊,位于闸北区南部,苏州河北岸,彼时苏州河的那边,便是租界。虽然只是个仓库,但当年在这里发生的一切,却是淞沪会战结束的标志,参加这场保卫战的将士们,就是电影的主角,“八百”壮士。四行仓库之所以称为四行仓库,是因为它是当年的大陆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和盐业银行四大行的联合仓库,现在四行仓库旁边有一条路,叫晋元路。这个晋元,正是八佰的主角,团长谢晋元!
谢晋元其人,毕业于国立广东大学及黄埔军校,参加过北伐战争,经历过“一二八事变”,是一位优秀的国军将领,但我依然好奇,号称800人,实际仅有414人的队伍,是如何抵抗住日军四天的猛攻的?这里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四行仓库,本身作为四大行的联合仓库,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流程大厦,建面2万平方米,是当时闸北地区最高大的建筑物,日军坦克无法打穿,利于构建防御工事。二是当时国军本来定的是由88师来完成这项任务,因此仓库中储存了大量的食物、药品和武器。三是苏州河对面的是英国租界,因此日军只得控制火力,不得用重炮。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88师,是一支中方的精锐德械师部队,88师在淞沪会战中,被日军称作“可恨之师”,就连淞沪会战反抗的第一枪,都是由这个师的524团,也就是最终的“八百”壮士打响的,因此才能和日军精锐部队血战四天。
谢晋元及其连长
其实在电影进行中,我一直有一个大大的疑惑,为什么没有人来支援他们呢?八百将士,药品短缺,无人支援,吸纳的逃兵、民兵看起来并无战斗力,怎么看都像杂牌军,对面的苏州河,大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感。这件事情,还得从这场保卫战的源头说起。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还击的第一枪由524师一营打响,在这场战役中,中日双方共计投入约100余万军队,其中日本约30万,我方约80万,我方损失将士30余万,虽然在战争中采取主动,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但日军火力强筋,我方伤亡惨重,因为错误地判断九国公约的签署,延误了撤退时机,并在撤退中指挥混乱,导致会战全面溃败。为了掩护大军撤离,吸引部分日军视线,当然,最主要的目的是,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为我方争取利益,这八百壮士被选中作为敢死队,从而有了四行仓库保卫战。原来准备一个师掩护撤退,最后只留下了一个营,这个营其实不是在打仗,是在一个国际舞台上“表演”,对于旁观者而言,是这样的,这是一个真枪实弹的舞台,所有的炮火,所有的弹孔,所有的鲜血,都是真实的,但是所有的反抗,都是一场表演。这样的表演,代价未免太大太大了。
为了这场“表演”,谢晋元团长将妻儿老小送回广东梅州老家,为的就是自己能安心抗日,所有524团1营的战士们,都抱着必死的决心,苏州河畔一直在观战的童子军杨慧敏,冒着生命危险送来了国旗。其实这个地方有两个点,第一是电影里,不明白为什么蓉姐突然就给了这个旗子过来,第二是,我惊讶于竟然真的在电影里拍出了这个旗子。要知道这是青天白日旗。实际上,当时旗子是守军们希望的,中国童子军队员杨慧敏趁夜色询问孤军所需物资,当得知他们需要一面国旗后,杨慧敏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了仓库送国旗。这场表演的意外收获,大概就是中国人民被重新点燃的抗日信心吧。在我方屡屡溃败的情况下,四行仓库保卫战,让国人、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人不死的军魂,不灭的爱国之魂,就像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一般,我灭狼子野心的决心同样不熄!
杨慧敏及国旗
在这样的背景了解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主角的心理了。端午和他叔叔,弟弟,一开始是被当逃兵拉进来的,但其他人都已经抱了必死的决心,这种情况下,他怯场,很正常。他的手未曾沾过枪,他从未想过自己要为什么而死,只会想自己要如何去活。但他心还是被震撼了,从对面的灯红酒绿,被拉回了这边的枪林弹雨。转变的几个点,我理解有这么几个:1)叔叔死掉了,亲眼见到日本人用最残忍的手段对待自己的叔叔,恐惧、仇恨,还填不满他的心,只是唤起了一点斗志;2)被打到耳朵,他的恐惧变得实例化了,具体化了,能真实地感受到生命的威胁了。但他又发现,其实中枪也没那么严重,不一定会死的,所以他不那么害怕了,变得想要去尝试了,想要去感受让敌人残血的快感了;3) 开枪杀了第一个人,这个不用说了,最快激活的方式。没有写第一次碰到日军,是因为日军的部队从水道潜入仓库的时候,他有80%是因为弟弟在里头而告警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电影里,描述守军撤退的时候,是刻画得比较悲壮的,但历史上,似乎撤离没有如此悲壮。10月31日凌晨,四行仓库的守军奉命全部撤离,进入公共租界,被当场全部缴械,撤离之后也没能去别处,而是全部被滞留在胶州路兵营,经历了长达4年的孤军营生活。他们住的是草席棚和帐篷,后来工部局来修建了平房,住宿条件才得到些改善。谢晋元带着他们修建操场、礼堂、篮球场、工厂等等,将士们坚持学习和锻炼,过得很是不易。最终,谢晋元在四行保卫战之后4年,仍然被汪伪特务收买的四个叛兵刺杀身亡,默哀。
撤离的守军
到今日,四行仓库仍屹立在闸北区,并于2017年入选了“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上海也有了晋元路,人们都在纪念这场重要、惨烈,但规模并不大的战争。我不禁在想,电影的主角,到底是谁?最开始的故事线,觉得欧豪可能是主角,最后的部分,觉得谢晋元可能是主角。看完全片,觉得这部电影,自然是400+壮士是主角,他们都是主角,他们中,端午代表的是觉醒的中国人,国破家亡,哪来的地种呢?陈树生是主角,他贡献了本剧第一个哭点,舍生取义,儿所愿也,有多少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但国家总是要有人流血牺牲,有的人生来勇敢,自古忠孝难两全。我也常在想,如果生在战争年代,是不是做一个孤苦无依的孩子,长大了能无牵无挂地风险自己呢?想了又后悔,孤儿难道就不配拥有伴侣吗?军人就不配拥有家人吗?无论是谁,无论他因为何种原因选择为国牺牲,他都是最值得尊敬的。谢晋元投笔从戎之际写下的:河山破碎实堪伤,休作庸夫恋故乡。投笔愿从班定远,千秋青史尚流芳!他做到了,八百壮士做到了,中国人民,做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