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游天下(657)杜甫草堂博物馆

文游天下(657)杜甫草堂博物馆

作者: 石岩磊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23-02-19 06:53 被阅读0次

        杜甫的作品大多含有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悲壮色彩,《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即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了诗圣在成都所建的草房被大风刮掉屋顶后的惨状:“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走进“杜甫草堂博物馆”,您便可回溯诗人寓居蜀地时的那段岁月。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携妻带子辗转来到成都,投奔在此为官的好友严武。起初,杜甫一家暂住寺庙,后在浣花溪畔营造了3间茅草房,得以过上相对安定的生活。765年,严武病逝,失去靠山的杜甫不得不再次举家迁徙,而其房舍很快便损毁殆尽。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后历经多次劫难与重建,特别是解放后,政府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并于1985年命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

          博物馆内的景点众多,都值得仔细盘味,而里面的3处景观不容错过。一是“少陵碑亭”,其为用茅草覆顶的小亭子,亭内矗立着一块青石碑,上有清康熙帝十七子果亲王允礼所书的“少陵草堂”四个大字。题字源于杜甫自称是“少陵野老”,因其在长安时居住在汉宣帝的“杜陵”及皇后的“少陵”附近。足见杜甫始终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雄心壮志,可惜他生不逢时命运多舛,一生未堪大任,最高也只做到七品芝麻官。

        “工部祠”是博物馆中的一处重要建筑,保有明万历年间雕凿的杜甫半身像,尤为珍贵,而祠名来自他的一个官职。严武十分赏识杜少陵的才情,向朝廷力荐其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为显对诗圣的仰慕之情,又称其为“杜工部”。杜甫明知这是个闲职,可他仍非常上心,全力以赴爱岗敬业,怎奈其不适应你争我斗的内卷之风,不久便辞职回家,在贵如油的春雨中寻找慰藉。

        博物馆里的“花径”模拟了杜甫当时闲适的生活状态。其在《客至》中写道:“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现在的花径为一条红墙夹道的甬路,两侧古木参天,花枝招展,引得无数游客倚墙留影。可诗和远方并不能充饥,失去收入来源的杜工部陷入窘境,只好丢下颜面向朋友求救,他曾哀告道:“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然而诗圣的伟大之处在于,自己极度困苦,却时时悲悯天下,就是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时,还发出感天动地的悲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也许,杜甫仕途不畅正是与他的慈悲心肠休戚相关,看不惯“朱门酒肉臭”的他,焉能沉醉于山珍海味,岂能踩着冻死骨向上攀爬?

          杜甫草堂博物馆中的“一陵、一祠、一径”串联起了诗人在成都的荏苒时光,也折射出其一生的足迹。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杜甫的恻隐之心注定了他不会飞黄腾达,注定了他的时运不济贫困潦倒,也注定了他将全部心血倾注到史诗的创作之中,为后世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精美名篇。而如今的草堂更多地呈现出“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旖旎景色,令人心旷神怡,叫人流连忘返。

          2023.1.2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游天下(657)杜甫草堂博物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ki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