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言是真知灼见的话,所见是高人一等之理,所写是优美动人的文,独往独来,存真保诚,有气骨,有识见,有操守,这样的文人是做得的。
—— 林语堂
看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刚刚开卷,就能发现交相辉映的两个有趣的灵魂。
1.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大抵上文人都有一种执着,正如林语堂说的“这等天才常常会引起妻子或极其厚爱他的人为他忧心焦虑,令人不知应当因其大无畏的精神而敬爱他,抑或为了使他免于旁人的加害而劝阻他、保护他”。苏轼这一生,尽管无论是皇帝还是平民,都对他敬爱有加,然而依旧因为他的执着屡遭贬谛。这和他关心民生时政,遇事总要““如蝇在食,吐之方快”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
而一个在全家赴美旅居,也要带着一本苏轼词集的文人,必定也是一样“执着”的人。林语堂是中文打字机的发明人,其实是挺难想象的一件事。一个作家,跨行搞发明。林语堂用了很长的时间研究打字机原理,家中四处拆着打字机零件。而生产样机,投入了多年心血和十二万元,这就是传说中的为了发明打字机破产。然而这个耗尽心血的作品因为当年的中国内战,无人问津,林语堂其实未必不是痛苦的,然而他依旧是坚持做了这样一件事情。因为这是“我送给中国人的礼物”。
我想文人是执着的,拥有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勇气。
2.竹杖芒鞋轻胜马
《定风波》这首词实在是苏轼一生中不得不提的亮点。“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起起伏伏的人生中,苏轼的哲学,人生观几经沉淀,这首词不仅仅是写作上的变通和创新,更是苏轼思想上的豁然开朗。诗酒趁年华,就算是无论可走时,也一样可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而林语堂,骨子里也自由一派天真幽默和豁达。他教学变通,传说中他的英文课从来不考试,平日里学生们和他对话聊天,评分时他点起学生来,略张望下脸,心里就自然有个分数了,学生号称比考试还要公平,无人不服。一个生活在乱世的人,却用一种盛世的心态在生活。“即使我们尘世是一个地狱,我们也要把它变成美好的天堂。”我觉得他不得不旅居海外,也许和与当时的文坛格格不入也有关系,然而正是如此,才成了“脚踏东西文化”的林语堂,才会有读完《生活的艺术》,想跑去中国城给每一个中国人鞠躬的外国人。
我想文人都是变通豁达的,并且还有趣的。
3.人生“有不为”
林语堂的书房叫做“有不为斋”,取名的原因非常精彩,因为他是个“有所不为”的人。他崇尚自然,喜爱简单自在的生活。
“我不请人题字。我始终背不出来总理遗嘱,在三分钟静默的时候也制不住东想西想。我从没有休过自己的老婆,而且完全够不上做一个教育领袖。……我觉得我差不多是一个不比大家差的好人。”
而他也确实做到了这些,林语堂一生有挚爱的女子,但于妻子结婚后,他却是个极其负责任的丈夫,按他的话来说“要把爱情当点心,把婚姻当饭吃。”他成名后也从不炫耀,依旧低调生活,正如他崇拜的苏轼一样,生活在光亦或是暗里,沉或者浮里,都有淡定的力量。
“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慢慢,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似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我想,会做文,更会做人,才是个“做得”的文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