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我高三,5.12日下午2点28分我和四位同学结伴在去教室上课的路上。我们在聊着,“今天也太热了,这热气好像是从地底下发出来的”,“看这天黑呜呜的,可能快下雨了吧。”
快到教学楼时听到楼上“啊啊”地尖叫声,“干啥呢?大明星来了哦?”一位同学说。我们其余三个哈哈大笑。
2:30是上课时间,我们要迟到了,随即加快脚步。到楼道口时,才看到大片人涌出来。个个面色惊慌,大声尖叫,“快跑,地震了!”
地震?这时我们才反应过来,地面已经晃得有些站不稳。原本挽着我的同学拉着我就跑,在路过旁边教学楼时,我们停了下来。看着教学楼来回摇晃,像极了被大风吹柳树晃动的样子。窗户上的玻璃哐哐直响,像是随时会掉下来。
我们不敢动,怕一过去就被砸中。我们捏紧了彼此的手,颤抖得厉害,大滴大滴的泪滑落。前面的同学不停喊“快过来!楼要倒了!”
“冲过去!”她没有看我,只是大声的说。然后拉着我,拼命地跑过去,来到空地我们抱在一起哇哇大哭,止不住的颤抖。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停下来了。楼没塌,窗户没掉,一切归于平静。我们跟着人群去了操场,谁都没说话,彼此拉着手感受着彼此的颤抖。人群里不知说手机没信号了———那时候都是诺基亚和小灵通,瞬间人群又开始躁动,“怎么办?不知道家里有没有事?” “我奶奶一个在家……” “我家住11楼……”
我也从身体的惊吓跳到了心里惊吓,家里有没有事?二姨他们担心疯了吧?手机打不通了,我们到学校门口的小卖部去打公用电话,却得知公用电话也不通。
学校传来消息,震源在汶川,离我们还远,让同学们安心回家等上课通知。我们自然很高兴,能回去看看最好不过。“还是不要坐车吧?万一再震,来不及下车。”不知是谁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家离学校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同学自然不肯让我走(开车的司机也不敢开车),就这样我去了离家近的同学家。
大马路上挤满了人,谁也不敢在屋子里待着,路上没有车辆跑动,每个人都在不停地试着手机信号。
我们走了很久,到同学家时已经四点多了,手机还没信号,还好她家里的座机可以打了。我打了电话问二姨家里的情况,再说了过一天没有余震就回家。
晚上新闻播着汶川的情况,没有画面,只有播音员在说那边很严重,救援队还进不去。我拽着衣角,又开始抖得厉害,泪不停往下流。
那一晚谁都没睡,盯着电视看一段又一段灾区播报,从震级7.6到7.8到8.0,看着一个个血淋淋的伤者被抬出来,屋子里除了电视的声音,就是我们的抽泣声。
我们经历过地震,但我们是幸运的,也为灾区受难的同胞祈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