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工作中,你一定有擅长的事情,而我猜你也不一定会讨厌它,因为至少它给你带来稳定的收入。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倾向于去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工作性价比最高。但有时我们往往会忽略一点,越是擅长,就越不容易逃离。因为,我们已经不经意地走进了由自己能力所营造的职场舒适圈。虽然有时我们也会觉得,一直在自我重复怪没意思的,但看在稳定的收入和稳固的地位份上,我们还是会不自觉地选择自我催眠。
久而久之,那些擅长的事务可能会占据我们绝大部分的时间,使我们无暇顾及其他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
渐渐地,我们就这样被自身的优势和最擅长的技能禁锢住了。
02
记得我刚工作那会,我爸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少说多做。
于是,我就不辱使命,埋头苦干,来者不拒。
当我熟悉了某一领域以后,就变得很擅长,自然也有了光环效应。于是,同事们也不管我是不是真心喜欢,只要和我们部门有关的事情都一股脑地扔给我。而我也就像做抛接球的小丑一样,不敢有丝毫怠慢地照单全收,但却在年复一年中渐渐把我刚入职时的朝气消磨殆尽。由于疲于应付的事情越来越多,留给自己学习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于是,我就在副经理的岗位上卡住不动了。而最为关键的是,除了原有的工作范围,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做什么。测算了一下转换工作的成本,又觉得实在太高。所以,我即使有万般不愿意,还是不愿意去改变。
03
去年年底,一场职业危机就像一盆冷水一样浇醒了我,也让我终于被动地爬出了那个越擅长越负累的能力陷阱。而接下来的大半年我也终于有时间开始我的职业重塑之旅,也包括我的能力重建。
步骤一:综合评估,锚定职业甜蜜区
美国的职业发展专家David Pollard 在《找到职业甜蜜区》一书中提出,图中红色的部分是 Sweet Spot(最佳击球点),这一点意味着各方面条件都搭配得恰到好处的那一点,此时运动员可以轻松完成原本很难的运动任务。相应地,职场也有甜蜜区,人们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工作表现。
这个职业甜蜜区是由自己的兴趣、擅长和工作价值所构建的。
这张图也很好地解释了我之前的困惑和现实中的种种——擅长但不感兴趣,其结果就是缺乏激情,就像我之前的困局;喜欢但不擅长容易勉为其难;对公司无价值的工作,自己做得再好,也是较难持续的。
通过自身的优劣势分析,我的思路渐渐清晰了。
我喜欢英语和写作,擅长做具体执行,工作价值应该体现在帮助公司和个人成长方面。
想明白了,我也就释然了。
步骤二:明确目标,低成本不断试错
结合职业测评的结果,我开始了职业能力重塑过程。
喜欢英语和写作,我就想方设法进行能力强化,逐渐变为自己的擅长领域。单一个写作力学院,我就坚持了5个月,却甘之如饴。
喜欢帮助别人,我就到朋友的初创公司江湖救急,并协助运营在线训练营,体现自己的工作价值。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我逐渐发觉自己实际缺乏足够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即使有满腔的抱负,但也在现实中逐渐败下阵来。而原本不太精进的沟通能力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了我工作中的掣肘。
这次,我又陷入了低能力陷阱中,为此我也消沉了一段时间。
好在后来,我也想通了,这些都是职业试错的沉没成本。
我个人也非常感激这段经历,让自己看清了自己的能力局限。
步骤三:总结经验,从心出发
既然短时期内,帮助专业型的初创公司成长对我来说可能难度太高,需要积累,那帮助综合型的初创公司,是不是可以成为另一条体现个人价值的道路呢?
于是,我重新打起精神,继续重构我的能力圈。
在收到叨叨老师的优秀学员证书和头条开通原创的信息后,我顿时眼前一亮,那就以写作为核心,英语、执行力和行业十多年的背景为背书,就近服务,为自己身边的社区、园区做一些贡献吧。
想到就做,最后,通过朋友的引荐和自己的清晰定位,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入职国企市场部,开启了主要以写作为核心工作内容的职业新篇章。
【写在最后】
我们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但是我们要仔细评估这些领域是不是足以支撑我们的职业甜蜜区,确保长期坚持。如果不是,我们可能就需要将兴趣点中的能力逐步培养成核心能力,这样不仅能缓解职业焦虑,当我们面临职业危机时,也能助力于我们转换职业跑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