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雨水节气。
雨水节气,总让人开始幻想春天的景象。自此开始,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光是听听这一个个节气的名称,就觉得春意盎然。
令人心生荡漾。
雨水节气,尚属数九严寒的七九、八九,从气象意义上说,江南地区也还是冬天。
但,只要是遇上阳光灿烂的晴天,白天最高气温有十四五度左右,各种花草树木开始萌芽,柳条草地都泛绿,就觉得已经是妥妥的春天了。
雨水节气,最早的腊梅花已经式微,进入凋敝的尾声,而红梅、白梅正是盛开的季节。但腊梅其实不属梅花。
现在城市里随处可见红梅,但我第一次对红梅有深刻印象,居然还是十年前春节期间的事情。
和几个朋友开了车去安徽西递、宏村。在路旁的一户人家院子里,看见一棵红梅,用一个很大的水缸作花盆,高高放置在院墙的角落。远远看见这一蓬红色,在这个色彩萧煞的冬日,很是惹眼,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人记忆深刻。
我们还在古村里买了青梅酒,装在一个竹筒里,晚饭的时候在酒馆里饮酒,剩了一些带回来给一个开花店的朋友品尝。
味道怎样已经忘记,想来也不是很烈的酒。
近五年的时间,我每年都在雨水节气前后,去这个小城的碧云大桥东侧的河滨公园折梅花。
那里地处偏僻,很少有行人。但公园里有不少梅花树,各种颜色差异的梅花。
我都折上一把回家插在瓶子里。不论彼时我心情如何,但折梅花的时候,都是愉悦的。
与孔乙己的“窃书不能算偷”的理由一样,我觉得“折花也不能算偷”。
况且,梅花,不是本来就是让人来攀折的么。
“有花堪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连古人都这么说,我们现代人自然也会很好的继承这个优良传统的。
往年,我去那里折梅花,都是送完孩子上学后,直接开车过去。所以大清早的,从来不曾遇见他人。
今日去得晚,那里附近也有新小区落成,偶有行人。我折的时候不免心有窃窃的。
还真是遇到一对中老年夫妇,在那里闲逛。看见我正吊了一个大树桠往下拉,男的笑眯眯于我搭话——你不怕管理的人吗?
我也笑咪咪地回答,没人来,除非你们有意见。
他们俩都笑了起来。
每遇到这样的事情,我总要想起N年前,央视有档访谈节目,内容应该是宣传爱护鸟类吧。现场有一位邀请来的北京老大爷,平时爱养鸟。这位老大爷的一句话,我到今天,对他当时的表情以及语气,记忆相当深刻。 这位养鸟的北京老大爷满脸不服气,很是疑惑,也振振有辞地说:
——“我就不明白了!难道不养鸟的比养鸟的更爱鸟?!”
当然这是狡辩。就如我今日这样,也可以这样回答他:
——我就不明白了,难道不折花的人比折花的人更爱花?
说起古人的这句“有花堪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
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有的唐诗选本径题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确切的。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诗,意思很单纯,就是表达珍惜青春年华的美好时光的意思。
尤其是一年之始的春风春水好春光。
人生短暂,而美好的青春更甚。
或许为人一生,应该豁达一些,洒然一些,随意一些,恣肆一些,轻狂一些,也无妨。
趁着大好春光,去走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或者不曾谋面的朋友,见识一下大好的山川河流,江河湖海。可以见见想见的人,一起坐下来喝一杯,聊一聊,面对面。
甚至可以像歌词里唱的那样,连见面时的呼吸,都要反复练习,怕见面时的言语,没能将我的情意,表达千万分之一。
2023/02/19 多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