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体验与意义,情感与理智

体验与意义,情感与理智

作者: 深思宜写 | 来源:发表于2017-07-26 01:36 被阅读0次

当下的体验,会产生一定的或多或少的情绪波动,情感由此产生。正如人饥饿时,会产生一定的体验,而因没钱买饭而产生的饥饿体验和因为减肥而产生的饥饿体验,所产生的情感有不同。进一步的体验和情感,在理智的介入后,会有所不同,或积极或消极,或剧烈或清淡。同样的体验,理智对这体验的解释不同,情感也就有所不同。体验主要是即时的感觉,而人总会有一种控制欲,一种把混乱控制成有序的欲望,大脑总愿意把体验的不相联系的比较混乱的事情理出个头绪、分出个因果关系,通过理智,分析和解释出体验的因果后,体验便被赋予了意义。

动物对当前的外界反应会产生一定的内在体验,但人可以把这体验赋予意义,而当赋予意义时,体验在意义的反馈下会发生变化。动物把体验储存在潜意识中,人不但把体验储存在潜意识中,还存在于理性中。重大的体验会产生强烈的情感,会产生赋予意义的理性,理性的意义又影响情感的强度和持续性。在战争中受伤的人,体验到疼痛,痛苦和恐惧的情感随之产生,在理智赋予此体验意义后,随后的体验变得不同。当认为为国家付出的荣誉感充满胸怀,或当认为自己的牺牲是被阴谋家为一己之私当战争工具利用,同样的初始体验,在理智的意义介入后,之后的体验和情感也会因之不同。

当人对体验赋予理性的意义时,意义也会影响人的体验和下一步的行动和选择。人不但有记忆,还把记忆理性的归类和逻辑因果化。过往的得失和体验及意义,在人的脑中会产生一种理性的因果分析,此因果的影响不会断层,而会纠缠不休,会影响现在和未来的体验、情感、理性、选择和行为。

人倾向于生与永恒,恶于死与瞬逝。可能人的记忆也倾向于生(生动鲜活、引起兴奋的记忆)与永恒(记住不忘),恶于死(遗忘)与瞬逝(老是记不住某事某理)。人宁可选择平淡体验后的记忆,也不愿选择快乐体验后的失忆。少数的体验最终化为记忆和对所记忆的理性意义,多数的体验会闪现过后被丢弃在遗忘的土壤。但体验之体被燃烧成意义之灰,灰烬营养着意义之树。对于记忆中的过去的相对混乱的事件,人倾向于经过一种理性的逻辑的处理(如归类,分析因果,预见未来等),从而希望使事件在大脑中由混乱变的有序,由有序变为永恒。

人的情感是体验追求当下的快乐,厌恶逃避当下的痛苦。而理性却预期追求未来的快乐,厌恶逃避未来的痛苦。当面对当下的快乐和预期选择当下的快乐会导致的未来的更大的痛苦时,理性会逃避和厌恶这种快乐。当面对当下的痛苦和预期选择当下的痛苦会导致未来的更多的快乐时,理性会选择经历和忍受这种痛苦。这样理性与情感就会产生不一致性、分歧和矛盾,这种不和谐感会让人不快乐甚至痛苦。而当面对当下的快乐和预期选择当下的快乐会导致未来的快乐,或当面对当下的痛苦和预期选择当下的痛苦会更痛苦时,感性和理性都会做出一致的选择,追求或逃避,这种选择会使快乐变得更快乐,不痛苦变的更不痛苦。

也许远古人在追逐猎物的付出中,希望得到享用肉食饱腹的回报,从而使人积极的活下去。而在一代代长久的付出、回报、积极活下去的一种类似因果的循环中,形成了一种记忆和理性的代代遗传(此类遗传也非电脑拷贝式的,经过一代代的演变,变得有一定差异度的、非精准的),从而形成了一种“有付出,必须和必定会有回报,由此更能积极的生活”的因果逻辑,也形成了一种“过去的付出,无论对错,必须要能找出对现在和将来有回报的意义,否则怎能积极的生活”的因果逻辑,也形成了一种“曾经的付出,即使目前没有回报,即使可能让现在还要付出更多,但将来会有回报的,因此要积极的目前的付出,积极的肯定曾经的付出”因果逻辑等。

自我的存在感是一种当下自我体验加上脑中理性认为的自我的综合。理性中的自我又是既往各种体验编织出的一个复杂、矛盾而又看似合理一致的自洽的系统,这种系统就像一个故事、一部小说,自己是其中的重要人物或主角。无论这个故事这部小说是否充满漏洞和矛盾,是否充满谎言和欺骗,但写作的过程是人生历练的过程,是以生命的流逝和实践劳动的付出为代价,如此代价,会本能的确定和珍惜自己的付出,而不是否定。如若否定,则这既往的付出和收获便没有了意义,这既往的牺牲和痛苦则没有了意义,从而这人生的意义便被否定和没有意义,那当下和未来的人生又有何意义?也许既往的付出和牺牲越多,也越会固执的坚持和坚定的支持既往的行为和意义。也许对某事的牺牲与付出越多,对此事的相信与支持也越多,否则会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和愚昧。对付出的情感上的珍惜和坚持,会对通过自己编织的系统性故事以更加的确定坚持和珍惜,这样当下和未来的人生才会更有价值和意义。所以当外部认为是错误时,内部即使可能会感觉是错误时,也会找各种逻辑来编织出内部正确的自洽。

这一切的想象的故事系统的空间,是对追求美好的一种轻松、不痛苦的本能选择,只是为了让既往的正确或错误的付出和牺牲有意义。但当被想象的空间完全绑架时,有的人甚至会为这想象中空间的意义付出生命。而就像小说一样,有悲剧,有喜剧,人由理性编织出的意义,有消极,有积极。

人靠眼睛能看到七色的彩虹、壮丽的风景,但只能看到很窄的光谱,不能看到紫外线、微波等;同样人的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也只能在有限范围内感知。没有以上感知就不会产生语言、想像和思想。没有视觉就不会想像出草青、树的绿、云的白、天的蓝和彩虹的七色光晕。同样没有听、嗅、味和触觉也不会想像和推理出相应的不同的感知。不同的感知产生不同的体验。但用听觉不能真实而完整的想像和体验出用视觉所感知的,用视觉体验也不能推理和想像出真实而完整的听觉感知。一幅画不可能用声音完整而真实的体现出来,一首歌也不能用图画来真实的体现出来。我们无法用声音想象出一个风景,无法用画面想象出一种声音。只闻到花香的人不能想象出花的外形和颜色,只听到雷鸣的人不能想象出闪电穿云而过。只见过红色的人无法想象出黄色是什么颜色,只尝过甜味的人无法想象出酸味是什么味道。人无法想象出蝙蝠的体验,蝙蝠也无法看到人所看到的色彩。如果有一维空间生物,不会体验和想象出二维空间。如果有二维空间生物,不会理解出三维空间。即使有四维空间存在,三维空间的生物能感知和体验吗?也许通过感知了科技所认识的宇宙不是真正的宇宙,而只是感知到宇宙的本质的很小一部分。

人的感知是有限的,只能在有限的感知产生的自我意识中来认识世界。人把感知转换成一种声音,在人的感知和记忆力下沉淀,在群体的协作和智慧中发酵,让声音逐渐产生了特定的意义、特定的代码。这种意义和代码只是对混沌的抽象的简单的组合,经不起个人记忆力的承载和担当,经不起时间岁月的腐蚀。比如有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做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只靠语言或大脑的记忆几乎很难做出,而用笔和纸,则容易做出。当有了文字时,意义和代码便有了可永恒可复杂化的基础。语言之水转为文字之冰,虽然代表意义和代码的水分子没有变,但由水到冰的形态的改变,使意义和代码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改变。通过语言,直至文字,逐渐的人的理性的复杂性和精确性越来越高,创造性越来越强,直至科技的爆发。

如果是人们的想象创造了上帝,那么是什么创造了人的想象?正如计算机,有缓存,有储存,也许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不在于缓存的大小,而在于储存的容量大小,动物的大脑储存芯片可能只能安装DOS系统,而人的大脑储存芯片可以安装win10系统。而人的各种体验、感情、理智和行动也许就是像电脑一样,在关键硬件达到的基础上,是源代码的复杂的组合。

相关文章

  • 体验与意义,情感与理智

    当下的体验,会产生一定的或多或少的情绪波动,情感由此产生。正如人饥饿时,会产生一定的体验,而因没钱买饭而产生的饥饿...

  • 标注

    唐吉柯德 《活出生命的意义》 沙文主义,贾庆国《理智与情感之间》

  • 爱的隐忍 爱的张扬

    理智与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理性与感性; 《理智与情感》是由李安指导,改编自英国女作家...

  • 理智与情感

    理智的人通常克制、冷静,感情被压抑,感性的人通常热情、张扬,感情毫不隐藏。 但这也不能完全说理智的人情感淡漠,感性...

  • 理智与情感

    1. 落地生根的 梦想随风而逝 随风而逝的 渴望落地生根 2. 一个复杂的人 在一个简单的人眼里 是复杂的 还是简...

  • 理智与情感

    hello~小伙伴们~大家好啊~ 今天听完欣颖的《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之后,是不是收获颇丰呢? 可别忘了要好好复...

  • 理智与情感

    老师不远千里来旅游;距离我只有60公里;我工作忙,理智告诉我,不去见面;没去;但心泪如雨下。 像高考考场一样,只有...

  • 理智与情感

    我疯掉了吗。 我希望你永远不要看懂我的心意。 你有你的权利不回我。 我一直听venice bitch,我希望在你心...

  • 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看上去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实际上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最起码在感情方面是这么回事。 我们在没有遇到爱情之...

  • 理智与情感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作品《理智与情感》,主要讲述了艾琳娜和玛丽安两姐妹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她们的婚恋故事。影片画面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体验与意义,情感与理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qn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