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出演的电影《武状元苏乞儿》结尾有一段对话,皇帝对苏乞儿说:你们丐帮几千万人,一天不解散,我怎么心安?苏乞儿:丐帮有多少人不是我决定的,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让百姓安居乐业,谁会愿意当乞丐?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如果古代有朋友圈,有官员问: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造反?底下有官员回答两个字:刁民!
接着就会看到皇帝点赞,太后点赞,大臣们纷纷点赞,很快点赞数便破了一百,这和今天我们认为的不读书就是懒人看法非常相似。
大多数人一提起读书,潜意识中就会想到:寒窗苦读,悬梁椎骨。从小学到高中,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读各种各样枯燥无味的书,以至于想起读书就非常痛苦。
所有人本能都会逃避痛苦,就像一个人感冒时打屁股针,痛的嗷嗷叫,以后一想起针管身体就感觉不舒服,自然也不想看见针管。
读书=痛苦,这样的神经连接已经建立起来,即使床头上摆着一本书,想着每天只需要看几页,就可以把这本书读完。但依然会想着先刷两分钟手机,刷着刷着就发现时间不早了,明天在读书吧…
女生喜欢读言情小说,霸道总裁。男生喜欢读仙侠小说,万人敬仰。读小说的时候满足了某种需求,让人从幻想中逃避现实的痛苦,自然大家会喜欢读小说。小说也是书籍的一种,如果说不读书是因为懒,那么懒人却读完了整本小说,一本小玄幻说差不多几百万字了。
据说犹太人教育小孩的时候在书籍上沾着蜂蜜,让小孩沾着口水翻书的时候尝到蜂蜜的味道。同样为了建立一种读书=快乐的神经连接,这就好像恋爱中的两个人,互相送了对方一本诗集,每次读书的时候双方都能想起恋爱时美好的感觉,这本书自然百读不厌。
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一件痛苦的事,也不需要坚持读书。如果想养成阅读的习惯,那么可以先从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下手,找一些有趣又生动的故事书开始读。
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强烈的动机,是很难做到最后的,做着另自己痛苦的事情,光靠坚持毫无意义。
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曹孟德为了匡扶汉室而读书,拿破仑为了当将军统帅而读书,每一个人都有强烈的动机。想想看,如果未来变得非常优秀,现在读书不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么?
假设一个人没有强烈的动机,对未来没有任何期望,那么现在读书或者玩手机又有什么区别?又为什么要读书呢?
推荐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其实改变很容易。每个人都有想要的东西,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想要获得异性的认可。那么就把读书和未来获得异性认可的场景联想在一起,想想看,当你在心仪的异性面前侃侃而谈,周围人对你投出崇拜的眼神时,那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对于想要升职加薪的人来说,升职加薪这个动机和读书联想在一起,当通过读书,学习了前人总结的工作经验后,获得了上司的认可,那种成就感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感觉么?
古人很早就开始应用这种方法,并写出了一句口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作者是宋真宗,非常坦诚的说出了大家所想。古人每次读的不是书,是未来红袖添香,黄金万两,求取功名,加官进爵,实现抱负,经世致用时的成就感。
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难道不是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