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看不到真相,所以不想就某件事讨论细节,只是想站在孩子的角度,聊聊关于教育的自己的拙见。)
这个世界上最无辜的人永远都是年幼的孩子。他们无权选择自己的出生,家庭,父母,他们不知道基本的是非善恶,被复杂的环境影响,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这样的影响下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却要为因为这些形成的人格性格承担责任。假如他们生活在相对美好的环境,那是件挺幸运的是,如若不然,他们又没有辨别和保护自己的能力。
频繁发生的幼儿园虐童事件人让家长心寒,也让我们这些不是为人父母者心疼。我们似乎才开始意识到,幼儿教育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无论是性善论也好,性恶论也罢,重要的人格都是孩子们出生后的教育影响的。以前传统观念中认为的“一切都是天生的”这种过时的论调,是时候抛弃了。对于幼儿的教育方式有很多,但我想无论何种方式,最重要的应该都是爱的教育。
当然,在现在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孩子从小的教育问题。但社会上仍然普遍存在着两种极端的做法,一种是对孩子和生命的漠然,一种是过分的溺爱。
前者是对孩子毫不关心,这似乎出于他们的理所当然,做了父母的,他们生孩子纯粹是自然而然,而并非意味着他们因此有什么义务或责任。不是父母的,哪怕做了老师,他们仍然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而且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对孩子做什么都无所谓。甚至,他们从来没考虑过这些孩子,只是图自己的一时痛快和欢愉。在那样一群人的眼中,孩子和一个玩意儿,甚至宠物,没有任何区别。虐童者显然都属于这个群体。
虐童事件的发生有很多原因,监管问题,法律的漏洞,幼师的素质,但如果把目光放到那些虐童者身上,你就会发现,他们本身也曾经是个没有爱的孩子。因为不知道爱为何物,他们没有感受爱的机会和能力,也自然而然就不知道该如何去传递爱。再加上其他问题的共同作用,他们可能会在生活中四处碰壁,于是找了一个门槛较低的幼师作为自己的工作,就发生了我们不愿看到的事件。
所以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很强的传递性,一个孩子接受了教育,也决定了他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而当他成为父母或老师,又会影响下一代。优质的教育是良性循环,而对于那些虐童者,他们就在恶性循环链上做了首当其冲的传递人。
上文提到的后者——溺爱,或许在另一个极端上产生了同样的不良后果。溺爱看似是一种进步,因为至少他们的初衷是要对孩子好,并且毫无所求的将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予孩子,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溺爱孩子的父母们或许是错误地理解了爱的教育的含义,溺爱不是真正的爱,是放纵。我并无意苛责那些爱孩子的家长(熊家长还是应该好好反省自己),尤其是老年人,但至少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教育观念也应该随之进步。
被溺爱长大的孩子并不代表他们一定会成为特别坏的人,但是因为被过分骄纵,他们可能和没有得到过爱的人一样,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而只会索取爱。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成了熊孩子,会无意间伤害到他人,而对自己行为的不自知,同样会酿成和前者同样的后果。
虐童事件的发生,如果真的能因此让我们更加注重幼儿教育,那我们还不至于绝望。虐童者理所应当接受惩罚,而与此同时,家长和老师是否也应该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虽然我这样说显得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我既不是为人父母者也不是老师,但至少我作为一个曾经的孩子,有资格对父母和老师做出评价。我认为,既然选择了这样的角色和职业,就理所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我们不能苛求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或者家长都有“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觉悟,或者对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成功的教育”,但至少是有所思考的,不要做一个冷漠和无情的言传身教者。我所说的思考并非如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如何上所谓更好的学校,或者考出更高的成绩,而是除此之外的,让孩子成为一个“人”的教育。
还是特别想说说老师。作为一个学生,尤其是自诩从小到大和大部分老师都相处融洽的听话的学生,我太清楚老师对于一个学生的重要性。我遇到过只把老师作为一个工作,而从没考虑过这个职业基本道德的老师;我遇到过只在乎学生成绩的老师,用考试成绩来划分学生的等级;我也遇到过很多真的想要给我们“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
诚然,如你今日所看到的,我对老师们并非一视同仁,不只是我,所有的学生和孩子都是如此。我们清楚地知道,哪些老师的哪些话和行为,深深地伤害过我们,或者深深地鼓励、影响或改变过我们。
而对于更加年幼的孩子,他们不知道老师对他们所做的事情意味着什么,但是某些伤害,烙印在他们内心深处,甚至比我们预想的更深。在未来的某一刻,像疾病一样复发……就像把花的种子种在有毒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将不再是美丽和健康的花朵。你该苛责谁?种花人还是有毒的土壤?
因为天生弱势,所以有更加细腻和灵敏的天性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善恶与好坏。孩子们并非什么都不知道,那种自然的直觉比任何成年人都更加准确。没有人要求我们都要成为教育专家,或者一定要特别喜爱孩子,但至少,不管是为人父母者,为人师者,还是我们这些所谓的“局外人”,都应该怀着最大的善意和仁慈,去对待这个世界上最无辜的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