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一个人获得了成功,就会立刻认为他过去所有的行为都是那么的有道理,可就算成功者自认为的那个经验,也有可能是他没有获得更大成就的绊脚石。
讲一个普适性的例子:销售团队月底发奖金。平常自由散漫的销售小王,业绩特别好。而平常很有章法的销售小李,业绩很不好。业绩奖金当然发给小王,但优秀员工奖你会发给谁?
这是一个在企业经常会碰到的例子。如果用成功学的观点来看,小王是最后业绩的成功者,应该发给他。但是你调查后发现,小王的做法很危险,只有20%的成功率,小李的做法很严谨,有80%的成功率。
如果领导者不顾这些实际过程,只看重最后结果的话,就犯了一个结果偏见的错误。我们不能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要分清楚哪些是努力,哪些是运气。因为瞎猫也会碰着死耗子,而瞎猫一辈子能碰着几次死耗子呢?
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克制住自己的结果偏见,给经验可供推广的小李发最佳推广奖
联系一下,几年前大行其道的成功学不就是在用结果偏见误导我们嘛?记得那时候最常见的两个情景:一是成功者在台上讲他当年没成功的生活经历,台下的观众听的如痴如醉;二是朋友圈疯狂转发诸如“男人成功十大法则”“月入百万的秘密”。其实这些跟成功哪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观众并不知道,它们都在被结果偏见误导着,把成功者所有的事情都做了一个成功的“隐性前提假设”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结果偏见呢?
第一,在归纳法之后,加上演绎法
归纳法是从结果中推到出原因的过程,但得到原因之后,一定要再推演一下,看这个原因能不能推出正确的结果。比如很多人说,阿里巴巴的成功是因为创业之初有最优秀的员工,在你接受这个原因之前,不妨推推看,在阿里刚刚创立、被认为是骗子的时候,真的会有那么多优秀的员工加盟阿里吗? 为什么让你不要相信成功学第二,相信结果之前提出三个问题:
这个结果,真的有一个认为可控的原因存在吗?
这个分享的人,真的知道那个认为可控的原因是什么吗?
他引以为豪的,会不会恰恰是这个白玉上的瑕疵呢?
我们每个人对于成功者的定义都不同,所以笔者没有引用任何一个人名。给成功学下个粗浅的定义吧:不能给你的实际能力、生活状况带来任何帮助或改变,却时时刻刻使你精神处于一种充实的麻醉感的言论,我把它称之为精神鸦片,也就是成功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