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东西半球又摔打揉搓了半节课后,终于把与它这场战斗画上了句号,今天的课堂上学习经纬网和五带的有关知识。
关于经纬网的学习,有了前面经纬线和经纬度学习的基础,变得相对的简单了一些。
课堂上用一则关于地震的新闻引入,也从中体现出经纬网的用途。对于什么是经纬网,经纬网的作用及应用,学生都是可以理解的,没有太多讲述的必要。于是重点放在了做题方法的介绍上。
对经纬网上给出的点,说出它的经纬度是常见的考试题型,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生活技能之一,可以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地理素养。课堂上跟孩子们一起总结了一下,做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清楚经纬线,然后分清楚哪些度数是经度,哪些度数是纬度,接着根据经纬度的分布(变化)规律,辨别南北纬和东西经,最后找出所给地点所在的经纬线,读出经纬度,记下来。记录下来时,可以用( , )的形式,经纬度写的时候,不分先后顺序。根据得出来的经纬度,可以很方便的判断出该地点所处的半球位置。
关于五带,没有地球公转知识的铺垫,实在是不好三言两语的解释清楚。课堂上试着用手电筒对着地面直射和斜射时,单位面积上光斑明亮程度做例子帮助孩子们理解,发现很多孩子对此似乎很陌生。换一种方式,问孩子们夏季和冬季中午时自己的影子长短有何不同,绝大多数一脸茫然!生活中太不注意观察啦!赶紧借机强调灌输“地理知识在身边,多看多想多积累,有趣的很”。
现在想想,是否可以画光照示意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五带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就简单的用我们当地夏季和冬季穿衣、不同季节农作物的不同来说明了。而寒带的极昼极夜现象,只能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极昼,什么是极夜了事。
很多课本上的知识,之所以孩子们学习时感觉困难,不容易理解,跟他们平时在生活中疏于观察,忽略常见的一些现象,缺乏生活经验有关系。
希望地理课堂能够使孩子们在这方面有所改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