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杨国强来说,美好生活或许就是:买碧桂园的房子,享受碧桂园的物业,上着碧桂园的学校,餐桌上吃着碧桂园的农产品。
文 |丘衡
编辑 | 刘煜
“天气好的时候,从飞机上俯瞰中国大地,我们会看到很多星星点点的农村。五千年所形成的逐水草而居的中华农耕文明,直到现在,还没有大的改观。”
“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农业效率。”
很难想象,如上这些话从一家销售规模超5000亿房企的领导人口中讲出。
6月15日,世界500强企业碧桂园与人民日报社《环球时报》在广东顺德共同举办中国(国际)农业科技创新论坛暨碧桂园现代农业品牌发布会。碧桂园正式宣布进军现代农业,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来自农业农村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农业厅等政府部门,以色列、乌克兰等驻华大使馆,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内外农业研究机构和企业的300多人一起见证了“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的揭牌。
相较于碧桂园声势浩大的现代农业集团成立仪式,更让外界好奇的是,杨国强,这位“40年前在种田,40年后还是回去种田”的农民企业家,在将地产业务做到极致、成功登顶之后,为何又转头宣布进军看似与地产主业毫无关联的现代农业?
一点财经尝试从全盘布局、商业逻辑和企业家性格特征等方面,对这一事件进行诠释。
01 | 全产业链的延伸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谋大事纵观全局,抓小事积腋成裘。要了解碧桂园布局现代农业的深入动机,首先应当将碧桂园的现代农业布局,放置到整个碧桂园集团的宏观视野当中去看。
碧桂园前任首席财务官吴建斌曾经在公开场合感慨,一入碧桂园深似海,碧桂园的产业链布局“实在是太全了”。
在吴建斌看来,正是得力于全产业链生态圈的布局,才使碧桂园地产业务的各道工序都能够实现标准化,再配上生产运营的强管控系统,碧桂园整体生产运营效率得以大大提升,最终缔造出让业内惊叹的“碧桂园速度”,创造出5000亿的行业第一规模神话。
作为业内唯一的全产业链覆盖企业,碧桂园硬是把一个行业变成了一个全产业链生态圈,颠覆了传统的地产外包经营模式,“一条龙”开发实现了项目从拿地、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装修到销售和物业管理整个作业链条完美整合,乃至教育、交通、商业超市、酒店等配套。
而透过现象看本质,碧桂园布局现代农业,实际上正是碧桂园全产业链布局的进一步延伸。
早在2010年,碧桂园就通过整村帮扶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西牛镇树山村,将公司和树山村的优势结合起来,按“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模式,在树山村发展绿色产业,开展苗木种植,直供碧桂园项目的园林。既为碧桂园寻找到了优质可靠的苗木供应商,又带动了树山村的产业发展,村民的产业致富。
正是这一次整村帮扶的成功经验和启发,让杨国强意识到,地产和农业之间,并非完全切割的两个产业,而是可以形成互惠互利的闭环。
2016年,碧桂园正式推出社区商店“凤凰优选”,杨国强亲自站台,期望透过“凤凰优选”,在全世界范围,找到没有重金属污染、没有农药残留、货真价实的好产品提供给碧桂园业主和更多的消费者。
作为碧桂园的重要全资子公司,“凤凰优选”实际上正是碧桂园全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以距离业主最近的物业管理公司切入消费者日常消费场景,嫁接起一道农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直通的桥梁,为业主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也为农民的增收致富提供助力。
02 | 农业布局背后的时与势
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成就。
在认识到现代农业作为碧桂园全产业链布局的延伸和补充的重要战略意义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在碧桂园庞大规模产业链下,碧桂园现代农业所潜藏的巨大机遇,以及“大企业大担当,社会责任肩上扛”的气魄。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扶贫人口全部脱贫”的庄严承诺,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其中,“产业兴旺”在农村发展建设的关键要素中居于首位。
今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突出强调要始终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改革开放后,我国各个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40年过去了,农业产业却几乎仍然处于原始的状态。十九大后,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要再延长30年,无疑是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定心丸”。而十九大报告的定调,则昭示着现代农业更好发展条件和机遇的到来。
而对于发展现代农业,碧桂园无疑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势在必得。
一点财经了解到,发展现代农业事业,碧桂园将第一个重点放在了提升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含量上,计划广聘农业人才,并引入世界一流的农业生产技术、设备,采用公司+农户发展模式,通过进军现代农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业博览园,进军先进农机业和种业,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发布会上,碧桂园宣布将牵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以及开研资本有限公司,共同推动第三代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
袁隆平院士说,“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的投资对我们助了一把大力气。我们将在五年之内把第三代杂交水稻在全国推广到1000万亩,按每亩增产100公斤来算,增产的粮食可以满足300多万人口一年的口粮。希望十年内第三代杂交水稻能够推广到3000万亩,增产的粮食可以养活武汉、广州这样大城市人口一年的口粮。”
此外,碧桂园农业公司还与内蒙古通辽市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以色列Dagan Agriculture、荷兰RijkZwaan公司、荷兰Dalsem公司等地方政府、农业科学院校、国外现代农机企业、种业公司等17家合作单位,分批先后签订现代农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倡议成立中国“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产业发展联盟,希望凝聚政府、产业界、金融界、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共识与合力,促进沿线各国开展农业产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与此同时,在结对帮扶县,碧桂园将联动旗下现代农业公司,在条件适合的帮扶县开展设施农业,挖掘当地特色农产品,充分发挥帮扶县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助力定点帮扶县创建循环农业、智慧农业等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
今后,碧桂园将在项目当地党委和政府指导下,引导零星农户迁移,推动城乡融合。在连片耕地整合后,发展规模化种养殖及食品加工业,无污染土地、水源,优势原产区。同时,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布局农产品育种、生产、加工、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与农民共享现代农业发展的利润,引领中国现代科技农业发展。
在地产业务销售规模冲破5000亿,教育集团博实乐顺利在纽交所上市,物业公司碧桂园服务也即将于6月19日正式在香港上市,原有的产业布局均已处在稳步发展的上升阶段以后,碧桂园正在寻求下一个可以与全产业链布局产生协同效应的孵化点,而现代农业正是杨国强的“心仪之选”。
时也,势也;势也,时也。当下,现代农业发展正当其时,而在碧桂园集团强大产业布局联动支撑下,现代农业或将成为整个碧桂园集团下一个崛起的增长极。
03 | 生意之外的梦想与情怀
决定你是什么的,不是你拥有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
除开从生意场上的商业逻辑去诠释碧桂园进军现代农业这件事情以外,事实上,一个企业家在生意场上所做出的选择和判断,实际上也往往反映出了其个性和喜好。
观察杨国强和他领导的碧桂园一路以来的发展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在地产主业以外,杨国强一路以来选择和致力去做的事业,都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包括教育、产城、扶贫等等。
由此可以推断,与做地产,做教育,做物业的逻辑类似,做现代农业,实际上也是杨国强在生意人身份以外,不忘初心的梦想和情怀的体现。
杨国强在致辞时说:“四十年前我是一个农民,因为改革开放,我成了第一代农民工,一步步走到今天。我跟我的同事们说,四十年前我是种田的,四十年后我还是种田,碧桂园现在有能力了,有责任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情。”
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自己曾经到过一个村庄,400多人的村子,还剩下100多人,年轻人都出去了,房子塌了长满野草。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问题就是从这些地方产生。
基于此,杨国强提出来这样一个有关小镇的构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将平原上的农村人口集中到一两万人的绿色生态小镇,有教育、就业、医疗、商业、文化和交通设施,在小镇边,建农产品深加工的工厂和其他一些没有污染的工厂,解决就业问题。这样通过农业机械化提高生产力解放出来的劳动力,也可以就近在小镇就业,从根本上实现农村人口的就地城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我希望有更多有梦想有情怀的优秀人才跟我们一起,为更美好的社会共同奋斗!”杨国强这样呼吁。
在杨国强早年手书的碧桂园的发展纲领——《我梦想的碧桂园》中,有这样一条:这里是社会效益、公司效益、员工效益三丰收的公司。
或许,发展现代农业,借此将社会效益、企业效益和员工效益三大效益合为一体,正是杨国强最开心的事。
04 | 结语
在碧桂园不断扩展的商业版图里,从地产到教育,从教育到农业,杨国强在不断的向前进击着。在实现商业理想的同时,并能回馈社会,增进社会效益,我们以此亦看到一个企业家应有的担当与胸怀。
“人生就像爬山,风吹日晒,一路辛苦,当你爬到山顶看到有棵松树,坐在那里吹凉风休息时,才会有幸福感。”现在,对于杨国强来说,最大的幸福或许就是:买碧桂园的房子,享受碧桂园的物业,上着碧桂园的学校,餐桌上吃着碧桂园的农产品。
谁说地产商没有情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