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大量的信息对我们轮番轰炸,幸亏有大脑的认知控制让我们没被炸晕。可是,我们终归接受了不少信息。仅仅是刷朋友圈和各种群,就有多少信息传来传去。
按说传播信息的目的是让人知,可是好多你从信息中得到的知靠谱吗?
大家可能记得微信上传的一条信息,说银行卡被盗刷之后,你可以在ATM机上用倒着输入密码的方式,让银行知道你的银行卡被盗刷了,从而锁住你被盗刷的银行卡。很多人在传这条信息,那就是相信这是真的呗。如果不是用膝盖思考,就会知道这种方法完全不靠谱。机器会告诉你,密码有误。倒是如果你错误输入的次数多了,你的卡会被锁住,这个短暂的锁住时间,可以成为你自救的机会。
还有很多被认为是科学研究成果的认知,经过长期广泛的传播,现在却被证明不靠谱。
就像怀孕的准妈妈和婴儿听音乐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智力,是胎教和一些早教一直信奉并且宣传的,当代脑科学研究证明这些不靠谱。入驻“得到”APP的北大心理与认知教授Dr.魏在他的专栏《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中说:“给孕妇,给婴儿儿童听古典音乐,听莫扎特,能提高智力吗?不能。虽然有传说中的‘莫扎特效应’,说给胎儿和宝宝听莫扎特会让他更聪明,但这个传说的源头是针对成年人的研究,而且其对成年人的效果都非常非常微弱,对宝宝和孕妇更没有效果,所以您可以省点钱和精力了。”
还有一种广泛传播的每天要喝8杯水才健康的说法,也被英国科学杂志《新科学家》证明不靠谱。这种说法最初来自于1974年出版的一本书,而这本书说的是6-8杯水,而且不限于水,包括咖啡、牛奶、啤酒等液体饮料,况且这个说法,至今还没有科学依据。
“关于到底应该喝多少水,美国科学工程与医学健康研究院的建议是:对于绝大多数健康的人来说,渴了再喝水,就已经能满足每日身体所需了。”倒是7-9岁的孩子必须多喝水,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容易缺水。(引自“得到”APP《马徐骏说杂志》)
了解很多信息,不断地学习,都是为了提升我们的认知。如果所接受的信息有很多都不靠谱,你的认知不仅难以提高,干脆就是停在那么个水准,甚至倒退。
前些天,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一篇关于费德勒的妻子的故事。我觉得费德勒和他妻子的感情故事很感人,就转发了这篇文章,好多人点赞。但是有一个朋友质疑说:“迪拜只是一座城市啊!”她针对的是这篇文章说费德勒的妻子米尔卡为了网球事业,拒绝了迪拜王子。
那么究竟有没有迪拜王子呢?
迪拜是阿联酋的城市,阿联酋的全称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这个国家由七个世袭酋长国组成,其中一个就是迪拜,酋长的儿子就是迪拜王子。我和朋友都认为酋长的儿子不应该称为王子,像沙特王国和英国的王子才货真价实。但是,阿联酋的酋长国酋长家族也被称为王室或者皇室,于是酋长的儿子名正言顺地被称为王子。
从我查的资料看,还真有迪拜王子。
问题在于,那些没有质疑点了赞的人都知道确实有迪拜王子吗?反正我是想当然的认为有,而不确切知道。我们先放下这个不说,就说只有我的朋友提出了质疑。我很了解我的朋友,知道她能提出质疑源自她的职业敏感,她曾经是一个学术刊物的总编,而这种职业敏感体现的正是一种专业态度。在她提出异议后,我到百度搜了一下,认可了她的质疑,酋长的儿子不应该是王子。可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在百度查了一下,才知道确实有迪拜王子,迪拜酋长国酋长的儿子就叫迪拜王子。如果没有她的质疑,我也不可能得到靠谱的信息,就这个问题扩大我的认知。
可能有人会认为不必如此较真,不对。对于希望提升认知的学习而言,较真是必须有的态度。这其实就是能够发现自己有所不知的能力。
要想得到靠谱的信息和知识,这是最起码的。以自己认知的惯性想当然,就很难打破自己认知的界限,也就很难给自己的认知升级。
所以,在接触到各种信息的时候,最好问一下:“这说的靠谱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