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多么痛的领悟—王昌龄《塞下曲(其二)》

多么痛的领悟—王昌龄《塞下曲(其二)》

作者: 湛青飞白的杂杂杂谈 | 来源:发表于2020-12-19 22:41 被阅读0次

    歪解诗词100/064

    塞下曲·其二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开元十五年,二十六七岁的王昌龄开启了自己的边塞生活,因为唐玄宗时期将府兵制改成募兵制,大量年轻文士涌向边关,企图以军功赚取功名。王昌龄也不例外,他的大部分边塞诗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王昌龄成长在盛唐时期,正赶在唐朝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盛唐的自信盛唐的豪放盛唐的雄浑在他的边塞诗中都有提现。

    《塞下曲》共有四首,这是第二首,也是写得最好的一首。这首诗应是王昌龄在经历了一段边塞生活之后写出来的。

    这时他对边塞征战的热情已经逐渐降温了,对边塞生活有了更多的体验和感悟,对战争的看法也更加全面了。秋日里的某天,他骑着马走在边塞,停在一条洮水河边饮马,伸手触水,河水冰冷,河边的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黄沙挂起来遮天蔽日,抬头望望日头并没有隐没,但这天暗沉沉的,只能隐隐看见远处的临洮城。这一带历来是战场之地,开元二年那场与吐蕃的大战也是发生在这里,当时吐蕃大败,人们多是称赞这场战争长了大唐的锐气,而大漠黄沙依旧漫漫,战死着的尸体白骨杂乱地弃置于蓬蒿间。

    从这些表达中,我们可以看出,王昌龄已经对战争的残酷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体会,流露出反战的情绪,这也是一个正常文士来到边塞博取功名过程中正常的心理转变,边塞已经不再只是一个接近仕途的途径,而变成了促使诗人思想感受更加深刻、生命体验更加现实的催化剂,可以说这里的每一首诗都可能是一种痛的领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多么痛的领悟—王昌龄《塞下曲(其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fh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