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影音专场简书电影
游走在肉欲与灵魂的生命

游走在肉欲与灵魂的生命

作者: 博尔赫斯花园 | 来源:发表于2019-06-30 23:36 被阅读110次

            生命是什么?是平淡生活里毫无起伏的心脏跳动,抑或是在冒险的边缘中奔走在四海?万物没有完美答案,正如没有人能够重复生命,生命的意义在于它终有总结的一天。

           爱情是什么?是游走在荷尔蒙作用下肉欲的狂欢,抑或是追求灵魂深处的长久共鸣?有没有一个人,可以让你在灯红酒绿中浪子回头,只想为了她回归平淡生活的柴米油盐?有没有一段情,激发了你所有的人性的灰暗因子,患得患失敏感细腻嫉妒怨恨甚至产生了报复的念头。

           可是一切人类相似性的经历,都不足以概括生命和爱情,她总有千百种样子,流动在不同生命群体,迸发出不同的喜怒哀乐。爱情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的轻与重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样子。

           不是第一次接触《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大学期间看过这本书,那时候对生命和爱情没有过于沉重的解读,虽带有几分对生命轻重的思考,但可能心中没有意中人,还不能看懂托马斯游走在特蕾莎和萨宾娜之间的感情本质上是一种自我生命迷失,就像走在一条漫长的隧道,不知道出口在哪,不知道有没有出口;渐渐年长尝试到了感情的滋味,对特蕾莎的爱情观念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和理解;萨宾娜很懂托马斯,她与他,却更像是一个红颜知己,单纯靠小聪明和情欲终究无法领着托马斯在生命里寻找到自我,这种自我的生命力是深邃的,沉重得需要背负上家国情怀,才能拨开云雾,找到生命的重量,选择出生命唯一的灵魂伴侣。

          《布拉格之恋》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改编电影,当一个个经典的句子变成了流动的画面,托马斯、特蕾莎和萨宾娜有了清晰面容,他们的眼睛、笑容、对话穿透出更多的生命力,生命的轻与重、情与欲都有了可投射的模样,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高雄国立中山大学,起初只是因为想要转移注意力,或许在爱情电影里我能看得更透彻,不再拘泥于太多感情的疑问:为什么这个时代只是网聊几天就能确定恋爱关系,连个人甚至没有见过面?为什么身边那么多人都可以这么轻而易举地走出第一步,就像只是吃了顿便饭那么平常?为什么谨慎在快节奏的时代里就是浪费时间?为什么大多数的认可就是正确?我真的很佩服身边那些轻而易举就迈出尝试脚步的朋友,很多在尝试中逐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日常的甜蜜和争吵中学会了磨合和付出,也获得了稳定的幸福。就像有一个朋友对我说:“你连彩票都不买,怎么有可能会中大奖?”小概率会发生本质上就是一件大概率的事情,我无言以对,也许我某年某月某天真的会购买一张不怎么心水的彩票。

           《布拉格之恋》电影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力,让我重新思考束缚在自己狭小的生命观和爱情观的圈子里,终究会循环在一个个死胡同里,看不清本质。这部电影风格唯美文艺,描述性爱的场面也异常赤裸裸,西式的腔调和复古的胶片感让电影多了层浪漫忧郁的气质,影片中穿插的情感纠纷、婚姻迷雾、家国情怀等宏观元素在一个个精美的画面中逐渐展开,外科手术医生托马斯游走在肉欲情场中,享受着性爱快感,在迷失放荡的日子中自我消遣;萨琳娜是一位画家,艺术家的细腻敏感让她天生就很懂德揣摩男人的心思,她自然而然地从生活、情欲中抓住了托马斯的注意力。托马斯在一次去温泉疗养院出诊的过程中邂逅了青春懵懂少女特蕾莎,他天生就是情场高手,仅仅靠吸引注意力的小伎俩就让特蕾莎对他着了迷,化主动为被动,静候特蕾莎上钩,两人坐在草地边的欧式长椅上细谈着《安娜·卡列尼娜》,那画面宛若神仙眷侣。

    (托马斯和特蕾莎讨论《安娜·卡列尼娜》) (特蕾莎注视着托马斯)

              男主托马斯的扮演者是丹尼尔·迈克尔·布莱克·戴-刘易斯,是英国和爱尔兰的国宝级演员,曾凭借《我的左脚》(1989)、《血色将至》(2008)《林肯》(2013)三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是影史上第一个获得三次最佳男主角奖的演员,大名鼎鼎的演技也难以让人或略他邪魅忧郁的迷人气质,他有着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双浅蓝色的眼睛里总掺杂着几分忧伤,嘴边浅笑时眼底里又会散发出诱惑的痞气,《布拉格之恋》里他总带给我一种危险边缘的气息,我觉得没有任何一个女人能够抗拒他。

    (刘易斯真的是一见钟情的最佳范本)

           女主角特蕾莎扮演者朱丽叶·比诺十是法国著名女演员。她的气质就像是园中天真小鹿,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里有着好奇与清澈,我觉得她身上既有少女的灵气也有成熟女人的温婉和大气。1986年比诺十在法国年轻导演加拉加斯《卑贱的血统》的表演中被观众所关注,1988年凭借《布拉格之恋》一举成名,曾获得奥斯卡金像奖、英国奥斯卡、柏林、戛纳、威尼斯国际影后、法国最高殊荣凯萨奖,是名副其实美貌与演技并重的国际级女星。

    (一头利落的短发下藏着小鹿的眼睛)

           萨宾娜的扮演者丽娜·奥琳十瑞典女演员,她因出演多部瑞典著名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舞台剧和电影而被誉为“伯格曼的女演员”,在电影《布拉格之恋》中出演性感的艺术家而被欧美观众所熟知,1989年凭借《敌人,一个爱的故事》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扮演萨宾娜的她,是出色而性感的尤物,角色里你看到她的脸就能联想到性感的代名词,丰满的双唇无形中散发出一种魅惑的吸引力,一双眼睛里总是装满了各种情绪,如果你能读懂她眼睛里的半分狡黠和聪明下一颗洞察力极强的心,也就明白了她就是天生的艺术家。艺术家都是向往轻盈的,她们不会被各种规则、责任束缚。

    (黑礼帽是萨宾娜和托马斯的秘密)

           本质上,这部电影涵盖了生命的许多母题,什么是生命的重?什么是生命的轻?什么是爱情的轻,什么是爱情的重?孰轻孰重有没有答案都需要观影者自行体会和思考,接下来和我一起观看这部将近三小时的影片,回顾精彩片段,来探索一番生命的轻与重,灵与肉。

            影片开头我从未想过托马斯会走入婚姻,他那样的情场浪子自然是不会被婚姻枷锁所束缚的,他可以和形形色色的女人上床,无关情感,无爱之性在他的价值观念里是件很平常的事情。特蕾莎的青涩懵懂以及毫无保留的纯真却让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她,他甚至愿意背负婚姻的柴米油盐,只是因为特蕾莎想要结婚,他便愿意。只是,托马斯爱特蕾莎一点也影响他仍旧可以和不同的女人调情上床,他将性和爱分得很开,那样清晰的界限却尖锐地刺伤了特蕾莎对婚姻的忠贞,电影非常直接地通过台词来表达婚姻的严肃性和责任感,这种强烈的肃穆样式的端正台词与托马斯放浪不羁的婚后作风形成了尖锐的对比。

    (以爱之名的婚姻又怎会是严肃的儿戏)

           女人是天生的侦探,特别在感情里,任何的蛛丝马迹都逃过她的锐眼和细腻。特蕾莎在婚姻里开始患得患失,她总是能从他的衣裳闻到其他女人的香水味,有了裂缝的婚姻很快就会呈现出更多破败不堪的丑陋,特蕾莎变得愈加神经质敏感,想要通过游泳解压脑海中的痛苦压抑却令她出现幻觉:泳池边上的女郎在她的脑海中只身赤裸,而托马斯正在与她们调情。剧烈的疼痛撕扯着特蕾莎的神经,她终于忍不住和托马斯摊牌,歇斯底里地说出她对托马斯的沾花惹草的不满和绝望,爱是什么,爱是自私。

    (特蕾莎眼里的爱情是自私且忠贞的存在)

            两人的婚姻矛盾上升到了极点,特蕾莎在夜色中想要离开,恰巧遇到俄国入侵捷克的军队,自此布拉格进入了紧急状态,捷克民众遭受着俄国军队的肆意封锁和大规模镇压,托马斯和特蕾莎混乱的政治局势中四处奔波,暂时无暇顾及两人之间的婚姻的矛盾。热爱摄影的特蕾莎在战乱中用镜头记录下俄国人的罪行,并在慌乱的人群中将珍贵的战争资料转交给国外记者,为曝光俄国人的行径出力。满腔热血的特蕾莎一心只想通过揭露俄国人的罪行,但是逐渐对捷克政府失望。

    (托马斯和特蕾莎恰遇俄国军队入侵捷克) (暴乱中用相机记录俄国人罪行的特蕾莎)
    (特蕾莎将苏联入侵捷克的影片交给外国记者)

            托马斯和特蕾莎离开了布拉格,前往日内瓦开始新的生活。萨宾娜恰好也在这个城市,她遇到了痴迷她的大学教授弗朗茨,他为了萨宾娜和妻子离婚,萨宾娜却觉得这个代价太过于沉重,两人最终没有在一起。在日内瓦托马斯和萨宾娜又联系上了,两人开始恢复从前糜烂的肉体关系,这一段纠缠不清的情感关系,托马斯深陷在频频出轨的情欲中无法自拔,他很明白萨宾娜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她对他而言就像是亲密的红颜,他偶尔贪恋她的红唇却终究与爱无关,不过是肉欲之欢。这时候特蕾莎却陷入了没有工作的困境,摄影社人员提议她去拍摄夺人眼球的裸照,认为她对捕捉女性身体的美感很有艺术天赋。特蕾莎在情欲世界里简单纯粹,尽管裸体照片可以借用艺术标榜,她仍旧像一个初次闯入沙漠的懵懂小鹿,整个人的气场多了几分忸怩作态,两人借着酒精壮胆,一时之间竟在觥筹交错中衍生出轻松自如的孩子气,两人逐渐放开心理的道德防线,像是两只飞向大海的白鸽。

    (特蕾莎逐渐放开自我,接受艺术裸照拍摄)
    (在坦诚相待中寻找本真的自己)

            有时候突破防线,敞开双臂接受新鲜事物、克服内心的警戒线,是一种特别的成长,它会馈赠你别致的惊喜。说来也奇怪,这两个女人同时深爱着托马斯,却在一场艺术裸体照的交锋中逐渐亲密,宛如是同一类人,爱着同一颗星星。可尽管尝试裸女艺术照拍摄,特蕾莎在日内瓦的焦虑并没有减弱,她觉得自己成为了托马斯的负担,她开始思考生命的轻重,留下一封信给托马斯后,就离开日内瓦折返回布拉格。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与重)

             每一个凡夫俗子,都会在爱情的交锋战场里成为战利品或者牺牲品。深爱一个人的时候,他的呼吸都能刺痛你的神经,你就像满身长着刺的敏感刺猬,处处准备应对外界的攻击,他说话的语气、他的行为举止、他的眼神都像是种种警报征兆,提醒着你们的关系。喜欢一个人是藏不住,满满的柔情蜜意都溢满了眼睛,不喜欢一个人也是藏不住的,你的面无表情、你眼底里的厌倦都是无声的招摇信号。特蕾莎知道托马斯爱她,可是仍旧无法给予她足够的安全感,他爱她可是他无法保证只爱她,她爱他所以不想成为他的负担,他们的生命观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极大的冲突,这是两人不得不面对的鸿沟:生命对特雷萨而言,是沉重的;生命对托马斯而言,是轻盈的。

            剧情逐步推进,慢慢推向了高潮,影片的主题开始逐渐清晰,生命的轻重有了疑惑?两人的爱情和婚姻面临着新的挑战。特蕾莎离开日内瓦后,导演并没有用浓墨重彩将托马斯的失魂落魄刻画出悲哀的意味,只是孑然一身去酒馆点了杯"Cognac",那是初识特蕾莎时点的法国白兰地;一人喂鸽子一人看着特蕾莎留下的仙人球怔怔出神,他在做选择:奔赴布拉格寻回特蕾莎还是留在日内瓦继续寻欢作乐?这是爱情的选择也是生命的选择,而影响这个抉择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托马斯对特蕾莎的爱。

            当托马斯的汽车经过布拉格入境处,军官在检验入境护照时,我哭成了泪人。人很难不受电影气氛、情境何情感的纷扰,我明白在面临人生最要的抉择之时只有足够的爱情力量能够将你心甘情愿地唤回不知何日才能见到晴天的乱世之地,当然这其中也掺杂了一部分托马斯的家国情怀因素。

    (见回到布拉格的托马斯的特蕾莎)

           演员的情绪很多时候都呈现在面部表情里,其中又以眼睛最甚。托马斯从日内瓦回到布拉格见到特雷莎时,两人的眼睛里藏匿着的满满爱意和眷恋,借着猩红的双眼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特蕾莎的眼睛里有着惊喜、眷念、思念和极致克制,透过双眼就已经感受到了深情款款。托马斯起初是蹲下来和卡列宁(他们养的小狗)先打招呼腻歪,接着站起来倚靠在门前宠溺地、贪恋地看着特蕾莎,他的眼神真的极具杀伤力,光是静静地看着就能感受到他隐忍克制情思下的情愫暗涌,平日里玩世不恭的气质此时此刻也变成了真挚深情,眼睛里吸附着浪漫的宠你引力,让你心甘情愿地成为他的傀儡。

            再次回到布拉格的两人,处境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托马斯因拒绝签撤回声明而备受当地政府官员和医院人员的排挤和压制,失去了体面的工作,特蕾莎也没能继续从事摄影事业,而是成为了一家酒馆旅店的服务人员,面对紧张的政治局势两人的前途未卜。尽管在这样艰难的处境,托马斯依旧桃色绯闻不断,就连外出擦拭窗子都有贵妇投怀送抱,敏感的特蕾莎从他的头发中发现了他与其他女人交欢的秘密,情绪再次崩溃。

    (无爱之性的灵魂拷问)

             面对托马斯三番五次的出轨偷食,特蕾莎心底里的道德防线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打击。在绝望痛苦的边缘她开始思考:为什么托马斯可以轻而易举地与没有情感的女人上床?为什么托马斯可以将性爱分开,她却经常为此痛苦不堪?这是一个逐渐开放的时代,爱情的自私和占有欲变成了偏执和世俗的价值观,越来越少的人会像特蕾莎一样发出疑惑:没有爱情,怎么做爱。

             爱是自私,爱是忠贞始终是特蕾莎坚守的爱情观。托马斯游走在无数肉欲的生命也不断地影响着她固执的感情观,无爱之性和以爱之名,到底哪个比哪个更重要?她开始觉得也许她也可以尝试和不爱的男人发生亲密关系,也许她只要踏出了心理防线的那步就可以不再饱受忠贞爱情的折磨,她也能做到和最爱的人结婚然后和不同的男人上床。她来到在酒馆撩拨他的那名男人的公寓,她怀着忐忑不安地心想要体验婚姻的禁区:偷情。本质上她并非是为报复托马斯的不忠,她更想要理解随便就可以上床的情爱关系到底是什么感觉。可是她一遍遍要求男人看清楚窗帘里边是否有人却泄露了她内心的不安和心虚,当那个她不爱的男人吻她唇,抚摸着她的身体、褪去她的衣裳,她本能地抗拒,留下了悔恨和痛苦挣扎的眼泪。在特蕾莎心里,不爱的人,光是靠近就让她本能地抗拒。

           特蕾莎后来得知与他偷情的工程师一开始接近她就是动机不纯,并非只是为了泄欲和寻求刺激这么简单,她在与一名外交官倾诉她偷情的事情后发现了布拉格已经变得面目全非,里面掺杂着太多的利益勾当和政治阴谋,她一心信赖得布拉格已经不再是原本的样子了,这让她对自己盲目踏出偷情禁区得行为感到更加不齿。

    (特蕾莎无法接受布拉格的面目全非)

             特蕾莎来到河边暗自伤神,整个人的状态恍恍惚惚,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她和托马斯倾诉说想要再次离开布拉格,远离这个地方的是是非非和破败丑陋,但是她们的护照已经被回收,他们无法离开布拉格,最终两人来到了农场开启了新的生活。  农场的时光是平静而美好的,托马斯特蕾莎一起开垦土地种菜、两人一起合力劈柴,一起走在乡村小路上放牛,托马斯不再在”爱情“和”性爱“之间游走,特蕾莎让他坚定地放弃城市的纸醉金迷和喧嚣,成为了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丈夫,只是两人共同抚养的小狗卡列宁却在这时候死亡,就像是故事悲剧的前兆。

    (特蕾莎对卡列宁倾诉着不舍) (动物的生命是否也有轻重)

            卡列宁的死亡与其说是生命衰老的自然规律,不如说是导演的刻意而为之。当两人的爱情逐渐走上了平淡和幸福,这种轻松的欢乐似乎不能成为人生圆满而长久的状态,生命总会在你欢乐的巅峰时刻给予你另一层沉重。托马斯和特蕾莎和农场的小伙伴一起喝酒畅欢,雨夜中两人在酒馆里度过了最美好的最后一晚,第二日驱车在泥泞的乡村小路上刹车失灵,双双丧命。


    (托马斯的生前最后一刻是快乐的)

         生命总在轻盈和沉重中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这是它源源不断的惊喜与痛苦,神秘又迷人,没有凡人可以抗拒它远离它,它永远像是滚烫的肉欲和星星。人若一直活在轻松的氛围里也时常被虚无感的沉重所折磨,故而转而追求生命的重量,一心想要证明生命的重量的人群偶尔也会迷恋万家灯火的安逸和欢乐,这是生命的本性,终其一生,人的存在意义大概就是找到生命的轻与重,并去为之疯狂吧。

            影片《布拉格之恋》并不能完全刻画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所有内涵和寓意,米兰·昆德拉在小说中加入了很多哲学性的诗句,才让这部作品摆脱了普通爱情故事的俗套,生命在轻与重、美与丑、灵与肉的天秤里来回波动,这是游走在肉欲与灵魂的生命,是无数人性的集合和彰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游走在肉欲与灵魂的生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hn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