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想丢任何东西,可谁都还是会丢一些东西。所以就避免不了一些丢东西的烦恼。
这烦恼,大概来自后悔,如果,如果,等等。好像有了那些如果,如果,就不会丢了。这样一想,就又增加了些许的一些烦恼。
既然丢东西书是无法避免的,那还烦恼什么?其实人最大的天性之一就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烦恼,比如丢东西后。如果丢的物品很重要,那烦恼则会更大,这是无法更改的事实。
但想想,烦恼必然会以各种形式而存在,比如丢东西。那面对烦恼,我们能做什么呢?什么才是有意义的呢?
我以为人都是某种意义上的自圆其说。有人丢东西烦恼会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各种事,从而转移这种情绪。
我不知道丢东西以后的烦恼会持续多久,但我坚定的相信烦恼不是无用,而是没有太多的必要。
而文学的世界里,我们会把烦恼放大, 让读者体会到一个人物在丢东西以后各种形态,吸引人的地方,往往是要放大这种丢东西给人带来的各种烦恼。
而现实生活中,我觉得像丢东西这类事情,既然丢了就不再过多的责备自己,要有点不在乎的能力。毕竟不能输给生活,不能输给丢东西的烦恼。
从以上言论我可以明确的想象人是活在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现实的世界,一个世界是想象的世界。
现实的世界,主要是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继续往复循环,仅此而已。
而想象的世界,是人最幽暗的世界,多少文学作品,用貌似夸张的手法,表达人们想象的世界里,各种烦恼,各种内心的挣扎。
换一句话说,通过文学作品,是了解人想象世界的一个很好的通道。我一再强调转换,什么是转换,说俗一点就是在现实和想象中转换。
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 他应该理解比如丢东西后的烦恼,以此类推的各种烦恼。明白这个逻辑后,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烦恼,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而一个优秀的文学创作者, 则有点无中生有的味道,要把这种烦恼具象化,把人物内心全面化,具体化。这考验一个作家,深入生活的能力,也考验一个作家对人理解的能力。
所谓好的作品,就是把人的360度全覆盖。比如丢东西后的烦恼,给它写全活,丢的突然或者急躁等等,然后因为丢东西带来后果,造成自我冲突 或者与他人发生冲突,最后发现这就是人间不值得中的那些再平常的事情。
逻辑永远支撑着我们看待一个问题的角度和结果。
理性的生活,感性的面对文学之人间不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