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贼快,前一刻还在回家的高铁上,下一刻已经在北京地铁上了。
回家参加了两场婚礼,和一些同学聊了聊,这就花了 3.5 天,还有 0.5 在收拾东西,而我总共就在家待了 5.5 天。时间匆匆,真是不够花的。
去年同学结婚,我是伴郎。今年发小结婚,我是礼房记账人。流程熟悉了两遍,就盼着自己结婚了。这期间和村里的同学们聊了很多村里的结婚情况,和我自己原先的印象是很不一样的。农村现在找个媳妇是真难,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不行的。
咱们国家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处于婚龄的男性比女性多 3000 万,待在北京,对这个数字无感,回了家,才发现形势十分严峻。村里的未婚女性很少,但是单身的男性却很多,里面不乏三十以上的大龄男青年,找个媳妇真的难,没有对口的,那些合适的人家,门槛都快踏破了,多少双眼睛紧盯着,这个不行,就换下一个,根本不愁嫁不出去。这不单指某一个村,而是村村都是这样。而更让我吃惊的是,二婚女性更加抢手,离了婚,过不了多久就迅速再嫁,而且条件还不低。
在这样激烈竞争的条件下,想找个媳妇,就得拼硬性条件了,房,车,钱,有人说这太功利了,我觉得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也符合经济学原理,供需问题。就像找工作一样,找的人很多,公司就那么些个,这个时候,公司的话语权就大一些,有的挑。男女比例失衡问题源于传统观念的重男轻女,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种观念正在逐步瓦解。但是放在当下而言,还没有好的办法来延缓失衡问题。
男女失衡问题并不是现代才出现,而是自古有之。只是现在人口基数大,即便是相同的男女比例,现在的单身男性要远多于从前。在古代,比如明朝,男性属于重要的劳动力,越是穷人家,越是生许多男孩,女婴被溺死的不在少数,这样加重了男女比例失衡,而古代还是一夫多妻制,这就导致问题更加严重。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世」,其中一个隐含的意思是,许多家庭最后娶不到媳妇,没有后代了,而不是说他们变富了。
古代的男女比例是怎样降低的呢?一是通过战争,战争的主力是男性,而打仗伤亡是难免的。二是女性早婚,加快人口生育。三是古代有太监,当然这点数量也岂不到多大的作用。四是天灾,比如饥荒和旱涝,造成许多人死亡。除了降低男女比例,青楼的开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理问题。即便这样,问题依然严峻,明末的农民起义和大量的剩男不无关系。
从问题的根源出发,解决办法从两方面考虑,一是鼓励生女孩,二是从生理和心理方面解决适婚未婚男性的需求。这两者,都不好办,得考虑道德、社会观念及法律等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治理国家真的是不容易,这一点键盘侠们是不懂的,以为动动嘴、骂骂架就能解决问题,幼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