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多人对于长板能力会有这样的疑惑。
“你们老是让我发挥优势,但我没有任何优势呀”
“我会的,大家也都会,也没感觉比谁厉害”
“我刚毕业,没有经验,哪有什么优势”
其实这种情况是走入了一种思维误区,你总是拿自己与同岗位最厉害的人去对比,怎么可能有优势?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拿拍短视频这个事来说,有些人是想拍又不敢拍,平台上看到这么多优秀的视频,拿什么跟人家比。
我们确实看过很多知识博主,侃侃而谈,内容有深度,声音也好听,内心会这样想,这人真厉害。
但今天告诉大家一个真相,某财经类千万粉丝账号平时分享的内容,就找了三拨人,写财经内容的是一个专家,口播出境的是一个表演系的学生,配音也是找的一个合作的配音演员。
总结来说,真正全能的人并不多。
还有人继续疑惑,虽然他们是拼凑出来的,我也没有比其中一人厉害啊!
主要是跟谁来比,100分的能教80分的,80分的能教60分的,60分的能教考不及格的。
所以,找到自己的长板能力有两个重要关注点:
1、你的长板能力对标群体是哪些?
2、有一项长板能力就挺不错,不要贪,多就不是长板能力,只能叫能力了。
面试就是在匹配你的长板能力和经历,聊了十分钟,面试官看不出来,然后问你一句,你的优势是什么,其实是在提醒你,优势不明显,抓紧展现出来。
最近面试了几位应届毕业生,我都问了一个问题,你想找个什么样的工作?
都是这样回答的:想找个稳定的,自己喜欢的……,翻译成通俗的表述是,想找个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
没有一个人说,想找个发挥自己优势的。
工作的匹配是价值交换,找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没有错,但这是结果,公司还没有看到你的价值时,就强烈的表达结果,这是顺序错位。
从应届生来分析一下,怎么找优势?
同专业就业方向,核心课程的原理和流程能流利的表述出来;专业相关作品整理出来带着;能为目标岗位准备一个方案或作品。
非专业就业方向,目标方向的岗位理论框架思维至少要有;展现你理性选择这个方向的思考过程。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些很简单,不屑于去做,即使你觉得自己再没有优势,你做了,没做好,总比一点没做的人要有优势。
这是对长板能力/经历方向的认识和梳理。
另外一个问题,是在面试中表达不出来,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说?
我觉得有几个重要时机:
1、自我介绍时,不要过于重复简历内容,重点阐述自己的长板能力和三个优势经历;
2、面试官问你过往业绩的时候,在业绩或者事件描述中,对长板能力进行划重点提醒;
3、面试官直接问你有哪些优势的时候,不仅仅简单的说那几个能力,更要加入干货,直接证明。
面试成功的思维流程是:
1、先思考目标岗位需要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2、再总结自己的有哪些长板能力,以及有怎样的案例支撑?
3、在面试中适时的表现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