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自主餐厅浪费很大,老板很是头疼。一位教授告诉他,张贴标语“浪费罚款10元”。结果来吃饭的人越来越少了。
后来老板把标价提高了10元,再把标语改成“不浪费食物者奖励10元”。结果不但杜绝了浪费,来饭店吃饭的人还越来越多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08811/e06bc6cf8d109f64.png)
站在客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让客户吃亏,而是让他们获得价值的做法是双赢。
相比于惩罚,人们更喜欢奖励!
荷兰科学家已经证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萝卜”(奖励)比“大棒”(惩罚)要更有效。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08811/fc30169753a280ae.jpg)
好行为获得奖励的孩子,会做出更多的好行为,而坏行为获得惩罚的孩子,却很容易明知故犯、故态复萌。
这都是因为孩子的大脑在“作怪”。大脑有一个叫做“奖励回路”的机制,当孩子做出好行为而受到鼓舞的时候,大脑就会释放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这种物质会让人感到愉悦,并鼓励孩子继续做出好行为。(吃甜食的时候大脑也会分泌多巴胺,特别是巧克力)
而越是及时地奖励孩子,孩子的大脑就会把愉悦的感觉和好行为之间联系地更紧密。当好行为与愉悦的感觉联系次数多了,孩子在不需要奖励的情况下也会自觉做出好行为,这就是形成好习惯的过程。
所以,教育孩子的时候,奖励比惩罚有效,而渐进的、精神性的奖励,会帮助孩子更好地形成好习惯。
最简单最有效的就是可视化奖励。在家里设立一面奖励墙。和孩子商定行为条款,给孩子订立规矩,孩子每完成一次好行为,就给他加一颗星星。只要家长坚持行动,孩子就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坚持行动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08811/b9a7ff3248170a5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