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这两部都是刚刚看完的小说合编成一篇感想也不是因为什么,只是单纯地在上课了没有多余的时间罢了。初中时候我也干过这样的事,写杨绛的《我们仨》的读后感,因为没有读过杨绛其他作品所以对她了解不多,内容总觉得不到位才把那时挺喜欢的张爱玲也扯进来进行对比,谁知道对比过程中会发现很多自己也叹服的无价之宝。所以这一次,我觉得我在写完这篇文章后对两本书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独特的观点来了解,也算是对能写出这两本如此优秀震撼人心的书的两位作者聊表敬意,他们估计从来没有被和对方这样迥然不同的作品一起比较过。
我想先谈谈《岛上书店》。这是亚马逊销售榜上的畅销书,对于中国的畅销书我实在不敢苟同,所以看这本书也就是因为它的名字中有“书”这一字让我有点兴趣罢了。翻到第二面,我就完全改变了看法,我看到了一句话:
“无人为孤岛,一书一世界”。
别人我不知道,但是我在初中时曾做过一篇阅读,讲的是一个已经成为作家的作者爱上书本的契机,写的是她第一次看到《三国演义》时的情景,当时的描写是“烟波浩渺,自屋后上升。”那篇阅读的得分我并不高,但是这句话我记了很久很久,一直记到今天,在自己的文章中也总是喜欢用到。这句话给我的就是这样的感受,就像是一股颤栗和原始的冲动从背后升起,带起一串鸡皮疙瘩,只发生在我一个人身上,只有我一个人感受得到,却壮大壮丽壮观得像是整个地球都在为之颤抖,这是多么有力量的一种表达方式。
而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又是不同的另一种震撼。我看这本书,不像是《岛上书店》那样为了几句自己特别喜欢的话,为了自己独爱的细节描写而继续往下看,和所有悬疑小说一样,这本小说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让人拿起来就不想放下,剧情紧凑得让人不舍得移开半刻目光。
我喜欢《岛上书店》中那种平平淡淡地叙事风格,用来讲述那其实丁点儿也不平淡的故事其实格外有味道,而东野圭吾的书中用语最符合我的口味,是那种不过分华丽也不过分朴实,感觉有些压抑和昏暗但是却不失生动的阅读感受。可以说,这两个作者选择了最适合他们的故事的写作方法,换个更贴切的方式,就是他们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写作方式适合什么样风格的故事。
可以对比并且值得称道的地方其实有很多,但是全部都写下来反而又让人觉得这些对比不是那么重要,也不是那么鲜明了。所以略过它们各自别具风格的叙事方式(这里必须说的是,《岛上书店》每一个章节开头对一篇短篇小说进行评论还附加主人公的思考批注的手法非常经常精彩!也为我的叶脉阅读法提供了将近五十本可以延伸开的读物。),也不顾他们各自的情节,我想说的是两本书对“爱”这一定义的不同的表达和阐释。
《岛上书店》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讲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因为从心底里害怕自己不值得被爱,我们独来独往,然而就是因为独来独往,才让我们以为自己不值得被爱。”这本书最让我喜爱之处就在于,不同于东野圭吾那有些冷漠上帝视角的人物形象刻画,这本书中的每一个人物的语言和动作都让我惊喜地发现这和他们应该有的性格是如此贴合妥当。A,J因为一个命运般出现的孩子而改变着活下去,从原来那黑黝黝又重又脏的壳中剥离开来,拥有了崭新而干净的人生,他有了新的爱人,有了美好的家庭,一切都趋于完美,然而要是事情真是这样顺利,那么这本书也就不值得被如此多的人称赞。
可以说,《岛上书店》的最最耀眼之处在于它的最后一部分。A,J得了世界上最稀少的脑瘤那部分开始,我以为我看到的是一个绝望,重归堕落的灵魂,然而我看到的却是平静,是对家庭的考虑和担心,是隐隐的忧虑但又释然。我和阿米莉亚一样,就在那一刻我才发现,那个留下了恶劣的第一印象,性格乖戾还有点自闭的书店老板,不知何时已经变成一个富有感情而勇于承担责任,乐观不看轻生命但是看清生命的温柔男人。
故事的最后一章,好像言语都随着A,J语言功能的弱化而变得模糊混沌起来,没有大肆渲染的忧伤,和之前一样的风格反而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无常,世事残酷,世事不公。
A,J说:“我们不是我们所收集的,得到的,所读的东西,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是爱,我们所爱的事务,我们所爱的人。所有这些,我认为真的会存活下去。”我和玛雅一样,到现在还是不甚理解这句话最清楚的意思,但我总觉得,我已经触摸到了这句话的意境和灵魂,心照不宣的,不正是爱吗?何必清清楚楚就说出口,未免太过恶俗而廉价。
没有描写A,J死亡时的场景而是直接跳跃到他的葬礼是最合适的表达方式,至少不会让我流泪得歇斯底里。翻完最后一面之后我一直在思考,我喜欢思考每看完一本书我从中知道了什么,这本书我从中知道了什么呢?我知道了在一家小岛上开书店其实并不容易,也知道了还会有绝对厌恶电子阅读器的人存在,虽然我自己也认为纸质书的阅读触感是任何其他媒介都无法模拟的,我知道了爱可以怎样改变一个人,从头到尾,彻彻底底,脱胎换骨,虽然这样的事在其他小说里也很常见。
打动我的地方在于阿米莉亚对A,J的告白,告白并不是“我爱你”“我也是”就这样的话可以连接起来的,事实上,我觉得上面的话反而让人觉得这不像是有一点儿爱。阿米莉亚可以在A,J已经渐渐不会说话的时候抱着他的头,亲吻他的发丝,说着她是如此深爱着A,J的大脑,正如我是如此深爱着这样的表达方式,就像是柏拉图式恋爱,但比之更让我舒适,因为一个人的大脑而爱上那个人,看起来是如此美好,就像是蒲公英爱上了一只运输它种子的动物,虽然蒲公英已经有了种子,但是动物的身体是如此温暖,它和种子都可以感受到,动物的身体是如此安逸,它和种子都被全部接受了,心中的阴翳连带着那点儿过去的悲惨回忆被包裹住,再也不会疼痛,再也不会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生根发芽,慢慢腐烂,是美好到让我流泪的冲动。
我才明白为什么《岛上书店》会这么受欢迎,就像阿米莉亚说得那样,“我全心全意地爱着小岛书店。我不相信有上帝,我没有宗教信仰。但这家书店对我来说,是最接近我这辈子所知道的教堂的地方。这是个神圣的地方。”这样的爱情,可能没有多美丽,但是有多动人。
如果说《岛上书店》说的是朴实中伟大的爱情的话,那么东野圭吾的这本《嫌疑人x的献身》就是彻头彻尾宏大的爱情,我不能说它有多伟大,但是确实悲壮宏大,印象鲜明。和看其他悬疑小说一样,我热衷于猜测并验证自己脑海里的那个结局。
刚看这本书没多久,我觉得自己已经看到了结局,但是渐渐向下阅读,才发现一切都没哟那么简单,我仍然觉得这个故事应该就是这样一个套路,但是看到最后,知道一口气读完后百分之四十我才恍然大悟,只能苦笑着说东野圭吾不愧是东野圭吾,就算是这样的故事都可以如鬼神般写出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结局,而那时我才发现,这本书可能比我想象得更加感性一些,不对,感性得多。
我一直认为东野圭吾的人物刻画不讨我喜欢。因为东野圭吾的写作风格,尤其是前半部分,大多是沉郁的冷色调,而在字里行间所描述出的人物形象,也总是让我拿捏不准,这是我就算很喜欢这本书,我还是想要指出来的,不管是我的阅读水平还不够,还是中文翻译的问题,除了主人公之外,我能想起的关于那些配角的人物形象,总觉得有好几个不太鲜明,像是人们不能说出她是什么性格,只能说她经历过什么事一样,那种莫名其妙却又不碍大事的憋屈感。
但是显然,书的最后一部分这样的情况就少了很多很多。我写作时,尤其是情绪激动时,特别喜欢用一种带着报复意味的惨烈语句,充斥着强烈的情感来抨击灵魂上顽固的思想观点并为之充满快感和挑战欲。我一直以为主人公石神是和我这种观点很贴切的人物,但是到了最后的半篇章节我才知道我的错误所在。我的喜爱和憎恨,我的强烈情绪中并不存在石神那样的爱,或许和我的文字一样充满报复意味也分外残忍,但是却有一种细细流淌的温柔,潺潺流淌的爱意包裹在最里面,这也就是其成功之处。
“一个人只要好好活着,就足以拯救某人。”多么强烈鲜活,多么令人陶醉。
我不知道该怎样结尾,也许这就是同时试图涉足两种截然不同的爱的困难之处。爱既可以朴实无华,也可以伟大宏丽,这只是简单的一面,背后还有木已成舟的无奈,苦涩,还有无可奈何,当然还有将一个人视作神明的,为她的一切负担的蝴蝶翅膀一样小心翼翼不动神色的温柔。
A,J曾经说:“我们不全是长篇小说,也不全是短篇故事,最后的最后,我们成为一部人生作品集。”
石神说:“这个世上没有无用的齿轮,只有齿轮自身才能决定自己的用途。”
我想成为并不深奥也并不肤浅的,长长厚厚十分精彩的书,可以的话最好还能被折叠成最坚固的齿轮,一棱一角搭载着我的野心,我的骄傲,我的荣誉,我的经历,我的人生,生我的人,还有我的爱,也许就是我本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