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的分享,需要6-8小时的准备,一个小时的讲课,需要100小时的投入。”这句话警醒了我的准备是多么的不足,做事是怎样的粗糙。一切看起来举重若轻的展示,大都需要底下纷繁浮躁的打磨和修改。也证明了所谓的天才和先天性的东西,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一直自卑自己若是套用“天才们”的做法,是否是一种空中楼阁、沙土上堆积城堡的自我否定,认为自己“底子”(先天)不扎实,是行不得、做不了。但这是我们多虑的,是社会加在我们这些一般人身上的看不见的紧箍咒。
而若能直播(所以直播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和启动了代入感)他们的日常,也大都是一个个挖坑、填坑过程,是一系列平凡动作的叠加,才造就了引人叹服的奇迹。因此对自己而言,“迎头赶路,不急着问前程”可能是较佳策略。这样一来,时不时能做出让身边人讶异的事情,有时今夕对比,还能让自己惊讶一把。在每日的具体事务的工作累积中,其实是最后一个个惊讶的生产过程,是惊讶的原材料准备过程。
靠谱的培训班,简直是考试的利器,坐着火箭去取经。自己啃着费老劲了才一知半解,讲课老师的只言片语就解决了;自己地毯式的蠕动,而在讲师的导引下突出重点,一路串讲下来就像风一样顺畅地驰骋。这当中,需要被动的主动,被动地跟着视频的进度走,主动地盯着屏幕把所讲的每个概念过自己脑子一遍,必要时候用纸笔稍作记录,如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