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赛车总动员3》——“个人英雄主义”的教育理念在子供向作品中的文

《赛车总动员3》——“个人英雄主义”的教育理念在子供向作品中的文

作者: 懒羊羊舍长 | 来源:发表于2018-07-03 00:01 被阅读35次

这部片子在国内上映的时候我正忙于自己的工作,可以说是忙的人仰马翻的,于是就没有进电影院观看,而是在过了很久以后的现在,借了朋友的腾讯视频VIP进行了观看。

老实说,没有一个男人的心中是没有赛车梦的,这种速度与激情的游戏哪怕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也是充满了光的梦。闪电麦昆的传奇已经在两部曲之后奠定了在全世界的票房地位,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情节设计,都已经是顶尖的水准,可以说是到达顶峰了。那这第三部还能拍出什么呢?带着好奇,跟随麦昆,冲向赛道!

前半程可谓套路十足,典型的“强敌在前,英雄末路,千锤百炼,再度山河”。当我开始思考这种嘴角和眼睛的细致描画到底花费了画师们多少时间和精力的时候,忽然出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大逆转情节。

麦昆失利后,得遇充满活力的科鲁兹(绝对是别克的广告!)做自己的教练,如同一代宗师黄药师遇到了傻小子郭靖,反倒是情急之下,被逼无奈叫傻小子为师父(假如麦昆读武侠小说的话,一定有这种感觉……)。一开始科鲁兹让麦昆只是做一做“广播操”,按时睡午觉这样的老年人活动,麦昆心里不爽,面上依然和气(后来看完才发现,麦昆确实只能做老年人运动了……),直到得到了一次上模拟器向新的老板展现实力的机会,可麦昆搞砸了,一头撞在屏幕上,这才发现自己确实有些追不上时代的步伐。

之后的剧情发展,又进入“矛盾,和解,修炼,成功”的套路了。但是,这次与上两部完全不同的地方是把这套路“变异”了一下,中途将主角麦昆换成了科鲁兹。由此,我想到了美国人在文化渗透中最爱使用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

在开始通过言论思辨思想之前,必须说一说表现形式。美漫风格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鲜明的场景气势(对描绘大场面时有很强的渲染力)和近于“脸谱化”的人物性格(子供向作品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这一特点就决定了美漫在表现“英雄”主题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此同时内容也决定了形式)。

可《赛车总动员3》最令人惊讶的套路“变异”就在于作品背后所体现的“个人英雄主义”具有可传承性。

纵观美国众多英雄,没有一个说明“英雄”是可以传承的。“人是独一无二的,你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唯一性”是由美国人的“个人英雄主义”通过数量众多的好莱坞大片传递出来的,影响了全世界,也深深地印在了美国人的骨血里,所以西方常常有冲突,所谓“同而不和”。个体的独立性发展了人民对于自由的理解,对于人权的捍卫,却也导致了个体的孤独。此时应声而起的对于强大而正义的力量的崇拜,弥补了个体对于孤独的恐惧,而个体的独立性也在长期的发展中影响了个体的心理安全感受,故而兼具“个体独立”与“强大二而正义”的“英雄”应运而生,成为了美国人民的精神食粮。

回到电影,麦昆毫无疑问是主角,是“英雄”,可故事情节的发展与现实投资商的博弈使创作者无法在“英雄”故事上进行下一步的创作。赢得比赛?第一部演过了。来一次有趣的冒险?第二部演过了。而麦昆从这过程中从讨人厌的飙车小子变成了成熟又稳重的大叔。天啊!想想看,哪个孩子喜欢看大叔?除非是厉害的大叔!于是,得到答案的创作者赶紧换人,换科鲁兹(顺便挣一笔软广的钱)!

再从由“个人英雄主义”思想中得出的“英雄”概念说一说。

美国人的个体独立性决定了美国的“英雄”必然是有“个性”的。“你可以穷,可以丑,甚至可以不是人,但你绝不可以不酷!(h-p,smoking,drug……不同时代有不同内容,但是必须cool)”而一个“大叔”,在生理上就已经被排斥了(不cool!)。所以,“个人英雄主义”的“传承”成为了一种解决办法。

“Everyone can be The hero!”(只能用在子供向作品中,否则蝙蝠侠也不会累到死还得干活儿,成年人的世界里只有“以暴制暴”。)

唯一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这种方法只能使用一次,毕竟不管是小孩子还是小伙子,没人想听到《赛车总动员N:科鲁兹,福特,大众……》这样的名字了。

“这一点也不英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赛车总动员3》——“个人英雄主义”的教育理念在子供向作品中的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mr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