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晋北是令人难忘的,在靠近边关的那一带,人迹罕至,风刮起来,就像一把锋利的小手术刀,刮着脸颊,把皮肤上那一点点的保护膜剥离,再利用剩余的惯性渐渐切入皮肤的每一个皱纹里。雪下了一夜,早上从窑洞走出来的时候,天地都是一片白,看不见地平线的另外一头,是不是还有荒草坟冢的存在。梁弛的这个小队,离开总部,去晋北军区报到,刚一离开驻地,就被潜伏的特务跟踪。日本人已经在晋北当地扶持了几个土匪团伙,给他们一些小恩小惠,并且许诺了一定的势力范围,这些以前被八路整治过的土匪队伍,开始给日本人充当耳目。梁弛的情报获悉,现在负责训练土匪的是以前村里的小伙伴,伪政府县保安团团长冯邦集。
梁弛这次的任务就是从晋北军区潜回村子,跟冯邦集接触,对他宣讲抗日发展的新形势,争取利用从小一起玩大的情义,做他的统一战线的工作。总部首长为此特别嘱咐:保证安全,不要强求!
梁弛几人化妆成晋北烟客,从晋中出发,做出一付急着在明年前春天尽早联络商户的举动。从他们出了晋中,就发现有人盯梢。日本人在山西遍布的情报站,目前的效率相当惊人,按照五个等级进行情报跟踪、分析和锁定。就目前他们派出的盯梢人员来看,梁弛他们这一行,暂时是处于”可疑“的等级,负责跟踪的是土匪队伍中的下级成员。梁弛他们经过讨论,对这个盯梢人员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任其尾随,等到具体执行任务时,有其他成员将其引开。梁弛目前的唯一任务就是在一行中隐匿锋芒,不能暴露出主事的身份。
双集镇在大同以北百公里外,是梁弛的老家。从十几岁参加革命以来,有二十年没有回去,当初几个小伙伴听着县城那些宣传新思想的大学生的演讲,眼睛里都冒着火花,恨不得跟着这样的队伍拯救全中国。梁弛和冯邦集是他们中间最积极的,两个人热切的讨论离家出走,跟着队伍闹革命的计划。在离开家的当晚,不知道为什么走漏了消息,冯邦集的父亲带着家族的一帮人,连捆带绑把冯邦集押回了宗祠,而梁弛按照约定,在未等到冯邦集两个时辰后启程追赶南下的革命队伍。
二十年后,再听到冯邦集的消息,他已经成了人们传说中的汉奸,协助日本人开展情报搜集工作,并替日本人对其收买的土匪队伍提供训练。梁弛得到消息后,心头百感交集,最终他向组织汇报,希望能够亲自做冯邦集的工作,争取他的归化。
为了迷惑盯梢的特务,他们在沿途经过的镇子,都会像约定的”商户“发一份关于订货确定的电报,自然这些商户也都是真实存在并且跟梁弛明面上的货行有业务来往。他们知道特务会利用手中掌握的权限要求邮局向他展示电报内容。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是因为梁弛出发前,就派通信员先期出发,拿着梁弛写给冯邦集的手信,约定在双集镇的邮政所碰面。
冯邦集知道自己这个从小玩大的小伙伴早年追随队伍闹革命,对于他此次以一个烟商的身份回来半信半疑。但是梁弛信中也是言之凿凿:念在故交份上,未来在他管辖的商道上行一方便。梁弛之所以对冯邦集还有些许信任,关键在过去二十年,冯邦集对梁弛家的照顾,尤其是梁弛父亲去世后,一直把梁弛母亲当成自己的亲人,为此梁家对他很是感恩。
梁弛一路上总是情难自已,越是离家近,看着渐渐熟悉的故乡风貌,听着越来越熟悉的乡音,心里越是感慨,近乡情更怯:不知道母亲大人还好吗。现在家里只剩下母亲和弟弟,二十年未能尽孝,这是他心中唯一的遗憾。
双集镇的变化不大,跟二十年前离开的时候没有差多少。熟悉的是乡音,走时是少年,归来已近中年。梁弛多年的革命生涯,让他脱胎换骨,外形气质发生很大变化。当初柔弱的县中优等生,已经成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络腮大汉,只是在心里最温柔的内心,还有诗书的余温。走在窄窄土路上的人不会认得他,唯有他能在记忆里搜索到那些儿时认识,但是现在容颜已老的乡党。
离双集镇邮政所一百米处,他抬眼看见一老妇人在向这里张望,梁弛的眼睛一下子充满了泪水:自己的老母亲!不知道为什么她会在这里,难道是偶然吗?二十年的思念,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就实现。他站在那里,不知道是该快步迎上去,还是默默退到一边,不要让母亲看见。但见母亲的眼光从自己的肩头掠过,向着更远方的来路上张望,他才意识到,二十年的风雨,已经改变了容颜,连生养自己的母亲都认不出来。
眼泪模糊了双眼,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一下子浮上心头,在九死一生的战斗中,他是多么渴望母亲的呼唤和拥抱。在经过赤水掉进水中,眼看着要被江水冲走的瞬间,他眼里浮现的是母亲的脸庞,让他奋力抓住湍流中的石头;在草地上饿了三天三夜,瘫软在地准备迎接死亡,是心中母亲的呼唤让他重新站起来,追上大队伍。是对母亲的爱,让自己能够坚持着一股勇气,在救民于水火的道路上走下去,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彻底打败野蛮的侵略者。也是因为母亲,他才会想到自己同时是一个儿子,这么多年的经历也想找人诉说。
接着,他就看到一个和自己岁数相仿的汉子,从邮局里走出来,搀扶着母亲,微笑着跟她说话,男人的面庞依稀是儿时的伙伴冯邦集,在他的眼里,梁弛依然能看到少年时的正义。
。。。。。。
冯邦集牺牲在晋北那座最高的山上,日本人把他的头砍下来警告那些”三心二意“的人。只是他们没有想到,更多“三心二意”的人在隔着城门远远的土路上,对着冯邦集的首级三叩六拜后,义无反顾的走上了誓死抗日的队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