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一位宰相,有一日散朝后,对曾经的门生,现任翰林学士的黄某说,府中最近进了一批云南的新茶,邀他明日来府小聚,品茶叙旧。第二日黄某欣然前往。然而,入府后左等右等却没看见宰相。
![](https://img.haomeiwen.com/i28853807/b51094fe88b09538.jpg)
管家沏了上好的红茶,让他边品茶,边等侯。等候间隙,他看到案牍上有一篇《纪赋》,便看了起来。发现通篇字迹俊秀,工整有度,全文融会贯通,妙笔生花,纵横捭阖,实属上乘之作,落款是宰相孙子的名字,看得黄某不由连连称赞。不过,黄某等了一天,也没有等来宰相,只好不明就理的打道回府了。
没过几天,皇帝召见黄某委任他为本次科考的主考官,黄某在浏览考生名册时,发现宰相的孙子赫然在列,他心里顿时明白了。于是,力排众议,呈奏皇帝将本次科考的题目定为《纪赋》,不出意外宰相的孙子名列三甲。整个过程中,宰相什么都没有说,好像又说了,什么都没有作,好像又作了。帮了这个大忙,宰相也没有说要感谢黄某,就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这让黄某多少心里有点不悦。
![](https://img.haomeiwen.com/i28853807/d8fe22fc7708b0da.jpeg)
过了一段时间,皇帝命宰相主持修建一座献礼桥,工程不菲,耗资巨大。朝中有商界关系的,个个拜访宰相,想参与,捞一笔。包括黄某在内,因他的内弟是这方面的商人,想参与施工,分一杯羹,而宰相没有表态。却放出风来,说最近夫人病重,想出售一对传家宝筹资治病,4-5个官员,几个商人争相去购,宰相都没有同意。黄某也提出购买意向,并顺利的同宰相签了锲约,并支付了定金,不过,没过几日,黄某就主动提出放弃购买。而按照锲约条款,不但定金需要没收,还需要赔付三倍违约金,黄某照单全付。后来,黄某顺利拿到了工程,交予内弟负责施工。其实,宰相的传家宝他哪里舍得卖,只不过以此作噱头,掩人耳目,找醒目一些的自己人入局,共同赚取财富罢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853807/4836d924b0d9825b.jpg)
《史记》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处事无非人心,谋局无非人性。没有通天手段,那来家财万贯。喜欢财富是人的天性,没有什么不妥。只能看到眼前利益的是平庸之辈,懂得谋划布局的人才是能干之才,才能看得更远,成就的更高。
所以人的一生中,与合作伙伴要以利为谋,互利相交,赢利共图,才能共进退,同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