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读书
成语典故|利令智昏

成语典故|利令智昏

作者: 池荷新影 | 来源:发表于2022-11-01 07:21 被阅读0次

成语释义:

因为贪利而失去理智,不分清是非。

成语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语曰:利令智昏。’”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虎视眈眈,想吞并六国,混一天下。

公元前262年,秦国大将白起统率人马,对韩国发动强大攻势。秦军占领野王(今河南省泌阳县)以后,准备夺取上党(今山西省东南部)。野王位于上党通向韩国内地的交通要道。野王既然已归秦国,上党就无法得到韩国兵马的援助。

上党郡守冯亭知道单凭自己的力量难以保住上党,但他对白起怀恨在心,不想归顺秦国,就决定把上党献给赵国,接受赵国的保护。于是冯亭派遣使者去赵国,提出主动归附的要求。

赵孝成王不知该怎样做才好,就向朝中的文武大臣请教。

平阳君赵豹指出,无缘无故得到人家的好处,是祸患的根源,因此对上党只能舍弃不要。平原君赵胜却被眼前的利益迷昏了头,他认为不用一兵一卒就能得到上党这一片肥腴之地,实属难得。他提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赵国能白白得到上党,为什么不接受?

赵孝成王心里也觉得得到上党是千载难逢的好事,于是就采纳了平原君的意见,并派平原君到上党接收土地,对冯亭则授以华阳君之位。

秦王得知赵国占领上党后,愤怒不已,这不是到口的肥肉又被别人抢去了吗?于是秦王派大将白起统率人马大举进犯赵国。战争一打就打了三年,最后赵国吃了败仗,四十万大军在长平被秦军活埋。紧接着,秦军挥师直逼赵国都城邯郸,要不是魏国军队的援救,秦国军队几乎就把邯郸攻破了。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曾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如下评论:平原君的行为比一般世俗子弟要强得多,可他有时也不明白大道理。俗话说:利这个东西,能够使聪明人冲昏头脑,丧失理智。平原君被眼前的小利冲昏了头脑导致本国四十万大军的覆灭,还差点丢了国家的都城。

相关文章

  • 成语典故|利令智昏

    成语释义: 因为贪利而失去理智,不分清是非。 成语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语曰:利令智昏。’” 成语...

  • 成语故事‖ 利令智昏

    【释义】为了利益而失去理智,作出了不好的选择。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战国时期,秦昭王派大...

  • 成语典故

    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这两个成语典故讲的是战国时期蔺相如的故事。完璧归赵说的是蔺相如是赵国的一位上卿,来到壁垒森严...

  • 成语典故

    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叻过子楚,即后来的秦庄襄王,又把自己的妾赵姬...

  • 成语典故

    一不作,二不休。 唐朝德宗时期,有一支军队在长安叛变,拥立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皇帝。朱沘自称大奏皇帝,拜张光晟为副将...

  • 成语典故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楚国有个书生,由于生活贫穷,很想找到一条发财的门路。 他读到一本书,书上说:谁如果得到螳螂捕...

  • 成语典故

    一发千钧 西汉时期,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名叫枚乘他擅长写辞作赋。 开始,枚乘在吴王刘濞那里作郎中。刘濞想要反叛朝廷,枚...

  • 成语典故

    1、马革裹尸 2、睚眦必报、火上浇油 3、丰神玉立 4、貌美端庄、性情和善、才貌双全 5、拂袖而去、扫榻相迎 6、...

  • 成语典故

    一日千里 周穆王听说:造父驯马驾车的本领最好,就把他召来。 造父知道周穆王想到遥远的西方运河去,就挑选了八匹好马拉...

  • 成语典故

    一丘之貉 汉宣帝时,有个很有名的人叫杨恽,他是司马迁的外孙,汉昭帝时的丞相杨敞之子。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少年时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语典故|利令智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pl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