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贴更新后的导图:
高效能人士的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png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和书摘:
“积极主动”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作为一个有自我意识和独立意志的人,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有选择的自由。
这句话略显晦涩,但如果换成一句中国名言,那么人人皆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界的天气环境、他人对自己的好或不好而影响自我对外界的回应。自我自然有回应,但不是由外界的刺激来决定如何反应,而可以由内在清晰的价值观决定自我的反应。
人之为人,可以意识到自我在做什么,在想什么; 具备想像力,可以超越现实所在; 存在良知,如羞耻心、正义感等; 最后,还有自主意志,可以超脱外力影响,自行其是。
积极主动的人能够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要求外界负责。构词法中Responsible就是Response-able, 这意义便是“选择回应的能力”。 而缺少责任感的人,换言之消极被动的人便由外界刺激决定反应,缺少了“选择回应的能力”。
但这个负责是在多大范围内负责呢?每人每天都会面对许多问题,有些问题能解决,有的问题不能解决; 不能解决的问题有的可以影响一点,有些无法影响。问题的类别不同,解决方式自然不同。 换一个说法,可以自己解决或施加影响的问题在“影响圈”之内,不能解决也不能影响的问题不在“影响圈”,而在“关注圈”之内。专注影响圈,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影响力会增大; 而如果聚焦关注圈,会觉得无能为力,久而久之,影响力会逐渐缩小。
比如作为一个职场父母,上班时间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解决问题是自我影响圈以内的事,若在工作上遇到什么问题,应尽力解决,实在缺少资源时也可以向同事求助。回家看到孩子不认真写作业,已经很晚了还在拖拖拉拉; 那这个属于影响圈,还是关注圈呢?作业是孩子的,不是我的。作业作不完,明天交不出来是孩子本人要承担的责任,但如果我火冒三丈,对孩子大发脾气,然后又心疼,陪着孩子一点点写完作业,甚至恨不得抓过笔来自己写,可能用力就用错了地方。孩子会觉得这事情不是她的事,而是父母的责任。而如果在孩子做作业时,安静地在旁边阅读、写作或工作,孩子就会感受到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榜样,会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这就属于不能自己解决,但可以做出榜样施加影响的部分。
再如,我最近因工作压力大,焦灼之极。到了家里看到老公今天休息,没做饭,躺在那里刷剧(此剧情属虚构)。这时稍稍有一点火星子就开始对老公发火。这时,我的问题是自己的工作压力大,专注点应放在解决自己的问题上,可以与同事协商,分出一部分或者将一些并不那么重要紧急的事情延后,优先解决重要的事务。这是专注于“影响圈”,聚焦在解决问题上,久而久之,工作能力增加,影响力会扩大。而见到老公没做饭便发火,便是回避自己的问题,专注于“关注区”,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将问题扩大,大家也会对我敬而远之,这就是“影响力”缩小。
是否积极主动,是可以从语言中看出来的。识别的决窍是:“消极被动的人”在语言中也倾向于推卸责任,比如“要不是XXX...., 我就能....”, “都是他把事情弄糟了”。 而积极主动的人在语言中倾向于承担自我的责任。比如“我可以...”, "我选择....", "我试试......."。 语言既显示一个人的信念,反过来也可以强化信念。长此以往,日积月累的积极/消极选择真的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总结一下,积极主动的人主动承担责任,兑现承诺; 关注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因外界的刺激改变回应方式; 而消极被动的人专注外界的条件、环境、他人; 推卸责任,由外界来决定回应方式。
对了,稍提一下笔者本人的例子:在孩子上学以后,笔者夫妇两人开始严厉地对待孩子的作业、学习。用的时间精力不少,却让孩子加倍不愿学习,亲子关系也急转直下。 经历几年,两人醒悟到若孩子因此而厌学会是更大的问题。于是,两人先着力改善亲子关系,从全家共同兴趣着手,一起看科教纪录片,一起讨论许多有趣的科学、人文、历史问题,虽然并不像之前那样盯着孩子的每一题,孩子感受到了知识的有趣,学习的乐趣,成绩开始逐渐上升,也保留了对各学科知识的兴趣。
30天专注橙长计划 第4天.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