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日谈 第18期

作者: wuhuaping9807 | 来源:发表于2020-03-07 10:10 被阅读0次

    《论语》日日谈 第18期

    本章为《论语》:子罕篇第二十九章

    【原文】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翻译】

    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感悟】

          怎样的人可谓‘’智、仁、勇‘’

          孔子将人分为三大类:“智、仁、勇”,这也是儒家的核心观念,被称为三达德。下面我就这三点谈谈何谓‘’ 智、仁、勇‘’。

          “智者”顾名思义就是智慧的意思。有些人确实很聪明,还很通透,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能看到事物本质的人,他们从来就不会感到迷惑。有的人为了名利的得失而心情或上或下,这就是“不智”,因为如果你看淡了这些,就会明白有的东西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读懂了人生,也就没有必要再为这些东西而绞尽脑汁、蝇营狗苟。就像庄子所说的“挟心而与天下游”,你带着一颗“机心”去面对这个多变的世界,你怎么能不感到痛苦彷徨呢?因而说智者就是把这些都看得通透了的人,所以他们也就不会迷惑。

        其实在生活中做一个智者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太看透了就会对什么都无所谓,没有上进心,没有什么欲望。我们既要当一个智者,同时也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应该怎么做。只有当一个智者,生活就会少很多烦恼,就更全心全意的工作与学习。

        再来看“仁”,孔子说“仁者无忧”。为什么他会这样讲?因为一个仁慈的人他不会对别人吹毛求疵,他容易原谅他人,也容易谅解事情的得失成败。仁者是不会过度去强求结果的,因为他的胸怀很宽广,他们悲天悯人所以对很多事情就易看得开,不会斤斤计较。我们看一些得到的高僧或道人,他们的身上就有“仁者无忧”的特色。

        最后一个修养是“勇者无惧”。儒家思想中的“勇”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勇”,如果仅仅是因为在力量上胜过他人,那不算真的勇气,这是一种蛮勇之谓。见义勇为也不算真的“勇”,它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不能代表全部的含义。见义不为这就是“不勇”。儒家的“勇”包含了很多的内涵,既有“义”的成分,还要有正直、刚正的含义。

        一个人为了这个正义而不畏权贵,不惧怕别人的威胁,比如像崔永元还有揭示蓝田惊天大骗局的教授,他们都曾为了道义而把自己的安危置于不顾,这就真正的勇者。因为他们的内心所秉持的是人间的正义,所以他不会惧怕黑暗的势力,这样的人才算得上真正的勇者无惧,而不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几个彪形大汉拿着斧头或大刀就要和人火拼。他们也不怕死,也能将生死置之度外,但是他们不是为了正义,所以不是儒家思想中的勇者。毛主席有一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看来一个人想真的做个“勇者”并不是那么容易。

        在学习与工作中,我们要看清事物的本质,明白事理,就不会迷惑,当一个智者。在办事的过程中,难免要和人打交道,当好一个仁者,就没有烦恼了。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为了正义就不会畏缩不前,就会当好一个勇者。孔子这一思想,虽然过去了2500年左右,但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日日谈 第18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qq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