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月,阅读了《反本能》这本书,顿觉颇有哲理。
今日又阅读了简书主编的《总要为梦想疯狂一次》,突然有想写一写的冲动了。
首先这两本书对于我来说,我有两个想写的主题。本文的主题是关于舒适与成长,明日的主题关于鸡汤与干货。
现在,过多的人陷入了对舒适的盲目崇拜与过度追求。舒适,意味着你可以在周末的清晨睡一个踏实的早觉,意味着你可以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想买什么就能买到什么,意味着你可以看到一片外面冰天雪地的世界,而你却在温暖的房间里喝着奶茶,玩着手机……甚至出现了“懒人必备”的物件,你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你的时间。有人从一出生就舒适得不得了,所以丧失了一种叫做“主动吃苦”的精神。有人虽然出生没有舒适优越的条件,但过于执着追求舒适有保障的生活,有两种结果,一种可能——你成功了,一种可能——你变得越来越不思进取。
逃出自己的舒适区,因为这不止是我们学习的障碍,也是我们成长的障碍。
你为什么贪图舒适,其实和人的本能密不可分。《反本能》系统地介绍了人们前进的障碍,有一段这样写“我们在学习一些新知识时,会因为对原有方式的熟悉和新方式的陌生而选择熟悉的方式,排斥新方式,这会让我们错过更大的世界。而如果我们想要更好的学习新技能,就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本能反应”。所以,你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人工作十年都没有成为专家吧?你也清楚了为什么那么努力还收不到成效了吧?是舒适的取舍造成的。因为舒适,因为习惯,你不敢去尝试,你不能相信用另一种方式也可以,你不能坚持改变下去。
“普通爱好者踢足球纯粹是为了享受踢球的过程,而职业球员则会集中练习各种极端不舒服的动作。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其实,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下面我来谈谈成长,以我自身为例,从上大学至今,遇见一些人,一些事,发觉自己其实已经不是妈妈眼中的“三岁小孩”了,因为一些伤痛,才有了成长的蜕变,也因为遇见美好,才有了心灵的丰盈。
第一件事,大一上学期的自己,因为一件小事的误会,本来在一起玩得嘻嘻哈哈的室友,突然间集体不理我了,不说话,不搭理,他们一起happy,我自己在角落里郁闷。从小到大,我的身边都有很多朋友,现在却无比孤独。开始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自习,一个人去逛街,久而久之,我喜欢上了孤独的感觉。因为我终于不用再奉承,讨好,看别人的脸色。她们的世界与我无关,越在乎,越卑微,我最终可以平淡地面对她们,扩大交友范围,尝试交不同的朋友,被一个世界拒之门外,原来你还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关于室友关系,大一下学期我们都和好了,直到现在我们每天在一起很和睦。这件事情没有对错,只是当时的际遇让我明白了太多太多。以前的所作所为,未免有些幼稚直率,不考虑对方,现在的我更懂得隐忍与包容。
第二件事,有时候觉得长大就是一瞬间的事。比如那晚替同学打工,独自一人回校,夜晚9点自己走了20分钟的夜路。一路上,心砰砰直跳,生怕半路出现个变态。于是两步一回头,步伐快的快要飞起,就这样平安到达了校园,悬着的心才落地。其实那不是条偏僻的小路,路上也不是没有人,只不过以前的我从没有独自走过夜路,在加上附近可能真的有变态,那晚的路总觉得我会清晰回忆起。走过那晚的夜路,突然就感觉自己的胆子变大, 以后再黑再困难都不怕了。可谁会知道之前畏缩不前,做了长时间的心理斗争的我呢?
第三件事,发生在大二上学期,我家教的小孩A的家长因为不满意孩子的成绩,抱怨我的不是。本无大碍这是人之常情,我可以接受。只不过那晚家长的声音很高,说的话全都不好听,我以前哪经历过这些,尽管他说的不对,我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反驳 ,只能唯唯诺诺的应着。回校之后,我把这件事闷在心头,着实难受。没办法打电话给家人,妈妈建议不要做了,姐姐却让我吸取教训继续做。不知该听谁的,室友们也都建议我不要做了,社会就知道欺负大学生,有人说。我一直纠结做与不做,仔细揣摩家长的话语,于是给小孩家长的微信写了一段长长的话,又专门打电话问清家长意图。原来只是给我提建议罢了。啊,醒悟过来,白白浪费那么多眼泪。吸取教训,从头来过,之后我备课更加认真,还探索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小孩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之后家长对我的态度也很好了。我想说,要适应这个社会,要遇见不同的人,见过不同的事,你的气度会变,你的眼界会变。而你是适应这个社会的,不是社会适应你,收起你不可一世的锋芒,遇到问题,从心出发。我要做下去吗,我当初选择的理由是什么,我想放弃的理由是什么?成长,可能真的是一瞬之间,而很多瞬间连在一起,构成比例,才能达到真正的成熟吧。
第四件事,关于借鉴与抄袭。这学期大学英语课有节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续写某部电影的结尾。周末我反复看了课文选段,又查了好多背景资料。纯英文版也有,我觉得有的句子可以直接引用,引入文章中。太棒了,我想。终于完工的成就感,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结尾,一切都是顺利的。可是,下发作业的那一刻,老师喊我的名字,我自鸣得意,看看别人的几乎都是B级,我还有些期待我的。没想到,我看到的却是醒目的C,那么普通的都是B,我费了那么多时间写的还不如她们?老师阴沉着脸问我“你这些是不是抄的?”我点点头,有的写的好我就引用了。老师又语重心长说“这语言一看就不是你们这个年龄段写的,输入几个关键词就能在百度上搜出来。你可能还不知道,以后写论文文章的引用必须注明出处且不能超过30%,否则算剽窃抄袭”。经历过这次事件,我对老师的教诲刻骨铭心。没想到到头来老师记得的我是一个这样的人,而我最讨厌抄袭的人。那一刻,那一课,那一天,甚至那好几天我都耿耿于怀。怎么补救,才能挽回老师的印象。我在心中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抄别人的东西了,全都原创。补救就是我把电影的结尾自己又写了一遍,神奇般的,文思泉涌,不像当时文思枯竭,大脑短路了。可能是当时作者的框架在制约着我吧。而今,看到好多学生期末考试之时还是打小抄,对答案,抄别人的卷子,我只能表示无限的悲哀。
这是从大学起截至到目前我经历过的几件成长的小事,也是对我成长助推力甚强的事。它们造就了越来越强大的我,如果一味在舒适区,我想这种成长的滋味我是体会不到的。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