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项临床试验,开始前,该产品的数据非常鼓舞人心,医患便都寄予极大期望。但临床实施感受非常出人意外,所有患者第1次复查就无一例外都进展了。医生私下说,临床的感觉这产品并不像传说中好。3年后,试验结束总体数据证明,该产品是有效的,服用该研究产品的患者是获益的。
呆在临床试验中,常常会经历试验数据的结论与真实临床实践感受不一致的事件。面对这些专业范围内的事件,经过训练的我们,当然是相信数据的,不会凭临床主观感觉作出判断。但在生活中就未必了。
因为生活中,也常发生类似情况,我们用自己的感觉去判断一件事情。比如说,潮州人更传统,因为身边有很多潮汕人很多讲究与礼仪;又比如,认为中国人比外国人更顾家,因为西方人常常和家人来往不密切或者某些事情厘的很清,所以得出西方家庭观念不重的结论。或者说,有人和家人每天或者随时通电话,而另一些人只是定期联系,然后就认为定期联系的人与家人关系不亲密。理性而言,应选择体现传统、顾家与亲密关系相关的指标,并对指标的测量与统计才能得出结论,但这种思维方式太耗时,人的天性是倾向于选择捷径的,没经过训练的思维,通常喜欢用自己感受到主观感觉来作出判断,并深信结论的正确无误。
生活中之所以选择这种思维方式,也许是因为生活中的事件更倾向社会性、文化上的、价值观的,就好比疼痛的评估一样,是靠体验者主观表达,讲究的是主观感受。这体现的是中式文化强调的意会,这类事件并不像肿瘤,可以通过客观影像的测量,是西式文化的数理文化的强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