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则新闻,北京五棵松某书店,一男孩在店内学习外教课并大声朗读英语,工作人员善意提醒,却被孩子指着鼻子骂。疑似孩子家长的女士未有任何道歉举动,只是强调“他还是个孩子”“你别搭理他,你忙你的。”
我也看了视频,孩子是孩子,但那个嚣张跋扈的气焰,哪里像个孩子!
视频里提到,孩子面对店员提醒,大声朗读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客人,孩子怼了店员,“他们看什么书,他们有什么书可看?”我很讶异,这是什么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唯我独尊,世界只有你最重要?天下大路为你一人而开?而且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孩子的暴怒,最基本的尊重他人,善解他人的基本情商都没有,只能说明对他的教育是非常失败的。
书店,本就是一个安安静静看书的地方,在公共场合大声朗读必然影响他人,就是没有道德;在公共场合对女店员合理的要求不听反而威胁大骂,就是没有善心。一个没有道德没有善心的孩子,说再流利的英语有什么用?读再高的学历又有什么用?将来只会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而非贡献!越长越大,碰到问题只会找怪罪于他人,或者只会迁怒于他人,最后只会做出更不可理喻的事情来。
美国队长里的,博士为什么选择了还是羸弱的美队而非四肢发达头脑精明的战士,博士说,这种血清,让好的人更好,让坏的人更坏,因为一个强壮的人终身恃强凌弱反而不会善加利用力量,而羸弱的人懂得珍惜力量,也知道,同情别人。我们所学的知识所获得的越多技能,就像这个血清,可能让坏的人拥有更大的破坏力,让他对自己的道德良知缺失更多一层保护外衣。大家都去关注他取得的外在成绩而忽略了他作为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教育。如同北大弑母吴谢宇,都关注的是他天才的学习,谁更多去了解过他真正的内心?有了北大、留学等等光环,又有谁会去关心那个真实的吴谢宇?
今天还有一个事情,是一位父亲带着正在打吊瓶的女儿参观衡水中学。因为这天正好是衡水中学的开放日,父亲觉得自己没有文化,希望孩子能有文化,所以赶着开放日带女儿来参观学校,希望能激励一下孩子。问到孩子想不想考上能不能考上,孩子还有点懵懂,父亲的态度倒是一定要考上必须考上。很多网友对父亲这种方式表达了抨击。但我觉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人之常情,父母没有文化,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孩子,已经是力所能及的了,让她在可期的环境里受到感染,总比更多农村家长不让女孩子读书了更好吧?
至少孩子还没有被教育成书店男孩的样子,就值得欣慰。父母给出的是正面鼓励,而不是书店男孩母亲般的回避,“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能够保佑他到多少岁呢?在父母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但是他需要明白,他虽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不是这个社会的宝贝,不是所有人都会像父母一样去溺爱。
只教书,不育人,只怕等到孩子和父母意识到这点的时候,有些错误,已无法挽回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