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7日,是高考的日子,得知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的题目是《理想》,结合现在年轻人“流行”躺平状态。觉得出题的老师也是用心良苦。
为了向高考致敬,大家一起来写理想吧。
理想这个词是大家成天都能能挂到嘴边的,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到大学,与理想这个词见面无数遍,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想过理想到底是什么?
对于理想这个词,我曾经在过往的每个年龄段都给予它不停同的定义,但是随着年龄不同的增长,我的理想却一次又一次化为粉末。
所以,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觉得自己有必要重新思考一下理想。
理想的定义
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
我们来仔细的看一下百度百科对理想的这个定义:
这个定义里面的关键词有这么几个,首先是未来事物,第二是美好想象,第三是希望。
未来事物这个词很好理解,就是指未来的,未发生的,未实现的,未达成的事物,也只有未来事物才能承载美好想象与希望。
在理解了一个东西定义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在定义的范围内,去寻找我们大脑中关于理想的一些美好想象与希望。
对于理想这个词的回答,我们家的大学生明确表示是没有理想的,我们家的小学生表示自己的理想是考上哈弗,北京大学等一些一流的大学。
对于这个结果我是感觉意外的,同时也是感觉不意外的。
意外的是现在的初中生都已经没有了理想。不意外的是大部分小学生都对自己的理想言之凿凿。
我自己也从小学的阶段经历过,我清楚的记得小时候我的理想是当一个大官……如今很多年过去了,我的理想却一次一次的被拉低。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的理想一次一次的失败,我的预期一次一次的被拉低呢?
我想大部分人和我的处境是一样的,之所以我们的理想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变成粉末,大概的原因是我们从没有想过我们实现理想的路径是什么?
类似于现在的没有理想的年轻人,但是如果情到深处他们也会说我的理想大概就是变成一个很牛的人,至于说什么是很牛?如何变得很牛?什么时候变得很牛?……这样一连串的问题问下去,他们也一定是会卡壳的,
因为大部分人是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的。
这可能是大部分人的理想最后都变成粉末的最直接的原因,同时折射出了最直接的尴尬,这种尴尬反映出了绝大多数人在追求某个东西的时候,可能连那个东西的定义,以及实现的路径都没有思考清楚
不信你可以回过头去想想那些你非常想要、也努力为之奋斗的事,为什么总是无法离它更近呢?那是因为,你还在做无头苍蝇似的飞行,你连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接近它都不知道啊。所以,你的理想没实现才是正常状态啊。
所以如果脑子里的一个概念不准确,不正确,以及在正确,准确下的延伸,那么我们必然没办法准确、正确地继续思考下去。
进而产生的连锁反应是,因为定义不准确,所以思考范围模糊,因为思考没有延伸,选择依据缺失,进而行动错误,进而影响到我们的整个生活,导致大多数人都产生了幻觉,这种幻觉就是:“懂得”了很多大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在基于正确定义的前提下,我们应当做理想定义之后的思考延伸。
例如:王老板就教育我们,年轻人要先实现一个小目标。
我们就当实现一个小目标,是我们的理想。
大多数人面对这个理想的状态是什么呢?他们最好的状态大概就是喝酒喝到兴奋的状态,高叫着说:我要挣一个小目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但是如果你真的把他当理想,你应该有确定理想之后的思考延伸:我要怎么样才能挣到一个小目标。
当然这句话还是非常的笼统,毫无实现路径可言。
正确的思考延伸应该是:
我如何搭建一个收入的管道?
我如何先挣到10万?
我如何先挣到100万?
我自己有什么?
我的哪些东西能卖出去?
能卖什么价钱?
哪些东西影响了我自有资源的定价?
我要在这些影响我定价的短板上做哪些克服?
我要在自身资源的打造上做哪些提升?
为了实现理想,我愿意放弃什么?……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每一个思维的小小漏洞都是致命的。
所以这些思考并不是一次成型就放在这里了,我们要一次一次的思考,一次一次的迭代,一次一次的试错,一点一点的进步。
持续的思考,持续的行动,持续的迭代……持续的循环。
未来可期,理想可期,做个眼里有光的人,无论何时我们都还是那个曾经的追风少年。
来,宣读一下我们的理想宣言,我的理想是………我不怕生活中那些人的冷嘲热讽,我不怕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我愿意为自己的理想燃烧自己。加油!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