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秋思传承

中秋思传承

作者: 丸子阳光 | 来源:发表于2021-09-18 16:00 被阅读0次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夕、月娘节等,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乡亲友之情,虔诚祝愿各方安康,成为了我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妈妈,老师说,中国人要过中秋节,提灯笼,吃月饼,你快给我吃点月饼吧。”

    宝宝放学后天真烂漫地和我讨要月饼,此时还没到八月十五。家里存货尚足,提前拿起一个最传统的蛋黄莲蓉月饼满足他的小小愿望。他双手捧着一小块月饼咬了一口,认真地品味着,点了点头:“月饼甜甜的,真好吃呀!”

    吃完月饼,我们共同用卡纸制作了个简单的小红灯笼。宝宝拎着它满屋子跑来跑去,骄傲地和外公与爸爸炫耀一番,最后挂在了床头作为新任陪睡伙伴,亲手制作灯笼的成就感从他心里满溢了出来。盯着眼前的小玩意儿,淡去的中秋记忆又慢慢地飘近,越发的浓厚。

    那年我跟随母亲回乡探亲,临近中秋,家家户户的孩子提前拎着灯笼穿街走巷,斑驳的石板路上一群小孩蹦蹦跳跳地跑过,留下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光影。我站在门边,因不常回来,显得格外局促。内心无比渴望与他们一道追逐,或是凑近看看他们的灯笼上都画了些什么。

    小孩之间自然是看不透这些心思,所以我尽管期盼着,可并没有谁愿意主动把灯笼给我看上一眼。现在想起来也是正常不过,自我人格形成阶段,分享在那个年纪来说格外困难。

    表嫂是个特别顾家的人,操持着诺大青砖屋里里外外的事务,圆融能干。小小一个我的一些小表情自然也没能逃开她的慧眼。其实按老旧思想对于不常回来的外嫁女儿的女儿,她大可不必费心太多,管着吃好喝好住好就已足够。

    可她没有把得失权衡到极致,相反,额外关注我的一举一动,担心我因融入不进此处而感到焦虑。这不,她特意挑了一个无比精致的小灯笼给我,想必她在市集上花了不少心思去挑选比对。

    我小心翼翼地接过灯笼,仔细端详着,它的顶部有四根舒展开来的金色吊檐,末尾挂有金黄色的流苏,灯笼通身洁白,画有翩翩起舞的仙女,霓裳羽衣随风扬起了好看的弧度。底部正中悬挂着一个别致的大红中国结流苏。整个灯笼大气而精致,让我爱不释手。

    表嫂推了推我,示意我过去和小朋友们一块游玩。我鼓起了勇气加入其中,还没来得及说话,便被团团围住。他们被灯笼️深深吸引着,不时摸摸流苏,瞄瞄仙女画像,很是羡慕,结果就是他们邀请我一块游灯。我受宠若惊,欣然接受,没过一会儿功夫,便和他们成为了要好的朋友。

    喜欢爱屋及乌之人,疼爱自己另一半的同时,也会善待另一半的家人。很多时候关心不在言语,却现于细微。提着眼前的别致灯笼,心像飘在半空中冒着幸福的泡泡,泛着感动的迷人光泽。

    小时候的我还不懂如何恰当地表达感激之意,只是笃定地看着她,报以一个羞涩感激的微笑。她笑眼弯弯地看着我,一切尽在不言中。母亲是知情人,应该私下替我道了谢。这趟探亲之旅对我而言是满载而归,尤其珍贵。

    离开母亲的故乡,回到熟悉的家中,灯笼不再是牵肠挂肚的物品,因为父亲总会记得在中秋时节给我添置一个。而表嫂的灯笼在它们当中依旧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珍藏着一份珍贵的回忆。

    如今表嫂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而我回去的次数也屈指可数,可心底对她仍留存着深深的感激,记挂着那份纯粹的温暖。

    而关于中秋节的氛围,我们这一代从爷爷奶奶和父母辈牵头都曾完整经历过节日民俗,小时候每年中秋都会在能看到月亮的地方摆上桌子,中间是一盒七星伴月(七个小月饼包围着一个大月饼)。

    旁边的一个盘子放有蒸熟的板栗、菱角、小芋头、花生等,代表着粮食大丰收,另一个盘子放有葡萄、柚子、石榴等应节水果,代表着生活甜蜜顺意,还有一盘鲜香无比的紫苏石螺。

    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中秋食螺,是很多广东人家中秋节的压轴食品,一来民间传说八月十五吃螺,可使眼睛“明如秋月”;二来螺肉肥美,寓意美好;三来凡螺有壳,剥壳食肉为“食心(新)转运”之兆义,以求去邪气,晦气。

    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皎洁明亮,丰盛的一桌食品在隆重地进行着“拜月光”仪式,大人小孩欢聚一堂,都在期盼着吃到拜完月光后的各种美食,仿佛有了月光的加持味道会更胜一筹。

    还是小孩的我们在仪式进行时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在同步进展着,就是约上周围的要好小伙伴一起提灯笼游玩。每年中秋节前我们总会在灯笼店中细细挑选一番,把积攒的满满自豪经中秋夜尽情释放。

    看到小伙伴同样提着精美的灯笼,便会提议交换把玩一会儿,欢声笑语和柔和的灯光笼罩着整着城市,这一晚没有任何忧伤,只有绵绵不断的快乐。

    从小时候的纸糊传统灯笼,到后来的精致塑制灯笼,从小心翼翼护着烛光的尽情燃烧到随意挥舞的电子灯泡,生活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变的是我们对节日的期盼和热爱。

    若时间允许,我们还会结伴到中心广场参加中秋游园活动,一个个五颜六色的纸制灯笼整齐排列,围成一个大圈,灯笼尾部各悬挂有一张用毛笔书写的两列娟秀文字,打一用品、一食品、一人……谜底均与中秋佳节有关,谁猜对,灯笼就会归谁,一旁的大人们多是默默站在一旁不参与,笑意盈盈地看着小朋友们叽里呱啦讨论个热火朝天。

    谁要是猜中便兴奋得连蹦带跳,不忘叮嘱作为工作人员的叔叔阿姨赶紧帮忙取下,小心翼翼地提着细细端详着纸中的花鸟或是仙女画像。猜对灯谜的孩子大多知足,退出角逐,转为帮助其余还没猜到答案的小伙伴,一起摸着下巴凝眉苦思,直到想出答案才重展笑颜,最后一行人全都满载而归,圆满!

    和小伙伴道别后,回到家中已是饥肠辘辘,晚饭似乎都消失不见了。待到仪式结束,可以尽情享用中秋食品时,小孩们会把第一口月饼亲昵地送到老人嘴边,然后再开始大快朵颐。大人们总会细心叮嘱小孩必须吃上几个石螺,吃了会明目。那时的我们都深信不疑,认真地吃上一把。

    石螺年年吃,戴上眼镜的孩子逐年增加,度数也在逐年悄然加深,可我们接收到长辈的美好祝愿时还是满心欢喜。

    如今长辈们已逐渐远离我们而去,变成了天上的一颗颗星星,于是乎,中秋的欢乐中慢慢夹杂着思念,希望身处天国的亲人们也能共赏明月。节日仪式慢慢简单化,桌子还是那张桌子,但“拜月光”的食品演变成了月饼加水果的组合。

    这些年国内又重新燃起了浓浓的传统节日风情,我们感觉到已经慢慢远去的民俗又慢慢回来了,还从娃娃抓起。感激宝宝从幼儿园开始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逐步建立起家国情怀,为自己生为中华儿女而感到骄傲。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员,感谢宝宝主动牵回的节日记忆,我和先生决定今年要按孩提时代的模样好好准备一番,一起重温曾经满载的浓浓节日民俗,当然少不了还要叮嘱宝宝吃上几颗石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秋思传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we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