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翬是位清朝初期著名的山水画家,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尤爱绘画,擅长山水画;后又跟随王鉴,王时敏学习绘画,其具有出众的绘画才能。清朝时期山水画的发展以“仿”为潮流,以古为美,王翬作为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家,他不仅学习了前代的山水画,而且在此基础上又有了发展,使他的山水画独具一格,受清时期画家们的崇拜。本文就以王翬山水画为例,来说明其山水画中笔墨意境从师古人到师造化的发展演变过程。
关键词:王翬,山水画,发展
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曰:“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何者?一,气晕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其中的第六条“传移模写”充分说明了临摹在学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王翬广泛的临摹了前人的名作,并从中学到了很多的技能技法,使得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干清虚松,严谨不苟,十分精妙的感觉。然而,在清初受董其昌南北宗的影响,清时期的许多画家都保持着前人的画风,很少有人从前人的古迹中脱颖而出。王翬的本色就是一位艺术家,他既没有渐江那样有气节,也不象一些高清之士拒绝和官僚们来往,他志在丹青,可以说绘画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继承了南宗又能吸收北宗,其绘画思想值得山水画学习者的重视与研究。集古之长,乃为大成。王翬正是对前人的作品学习和大胆的艺术实践,最终成就了他的绘画风格。
一、拟古期——“仿”为潮流,以古为美
王原祁《雨窗漫笔》:“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火”,黄宾虹也言“画不师古,未有能成家者”。这两位不同时期的山水画大家从绘画创作的角度谈到了学习古人的重要性。从山水画发展史中可以发现,明清时期的画家多以临摹前人之迹的方式来学习画理和画法,最终要从中获得自我突破的发展之路。王翬作为明清时期的“四王”之一,他恪守传统,并从中获得了山水画的新思想,新境界。
王翬的山水画主要有集大成和南北兼容的艺术特色,他的艺术风格主要是师古所形成的。王翬在学习绘画的初期就以临摹为主,他所临摹的作品从唐代到明代不计其数,在他临摹的所有作品中,主要以宋元时期的山水画为代表。宋元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这就使得王翬有足够多机会看到宋元的作品,进而所学到的笔墨,构图等画法也相对较多。王翬对宋代大家作品的临摹,主要以范宽、刘松年,米芾为代表。王翬临摹该时期的作品出现了集大成的特点,把南宗清秀淡雅的画风同北宗“风骨奇峭,挥扫躁硬”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作品出现了新的面貌。如范宽作品《溪山行旅图》的临摹,画面中均匀的雨点皴,通过艺术手法的处理,使得山石真实质感减弱,增强了画面的装饰性效果,从而使画面有种不同于宋人的丘壑,使其作品形质出现新的面貌。
王翬临摹了大量的元代作品,其中以赵孟頫和元四家为主,然而最具代表性的则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该作品他就临摹了八次,也可以看出王翬对黄公望作品的执迷,每临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使得笔墨质量不断提升。对山水画中“勾、皴、点、染”等技法的练习不断走向成熟以及对笔意的领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王翬对元人作品的理解更是深刻,王石谷云:“元人作画以意为之,直得象外之趣,构思经营,气晕生动,不落画史规格。峰峦树石,屋宇舟梁,出规入距,恐为尽脱纵横蹊跷。昔黄子久日坐湖桥看山饮酒,以造化为师,意在神韵,不求形似,遂而入妙,可知会心不在远也。”由此可见,师古人之迹和师古人之心对于学习绘画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
二、迹化期——“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
宋元时期绘画思想,审美观念以及表现手法,笔墨语言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何使山水画有宋人的那种雄伟磅礴的丘壑和浑厚华滋的气象,王翬悉心探索,他采取了折中的表现方法。王翬《清晖画跋》“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王翬用元代人的笔墨,宋代人的丘壑,再加上唐代人的气韵,最后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并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貌,最终来表现山水的内在精神。
王翬在画山水时,根据描绘的不同对象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如表现坚硬的山石时,则采用了短皴和线代面的皴染方式,使画面出现了不同于别人的新格调。作品《渔庄秋霁图》,该作品构图简练,表现了渔庄秋季荒凉静谧的季节特征,画面给人以空灵充实之感。王翬在笔法上也很讲究,他以干笔皴擦,干湿并用的方法来表现山石质感,树木的表现则采用了“以书入画”表现方式,使得树木极其富有神韵和姿态,最终使山水画胜于自然山水。
由于宋代理学的发展,使得宋人的山水画在表现形式上比较客观,然而这种客观的表现方式特别被动,如这一时期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郭熙的《早春图》,都是以山川的具体形态而描绘的,王翬将这些客观的形态通过艺术处理,使其形式感更加丰富。前期对他作品《水阁幽人图》的几次临摹研习发现,该画采用了“三远法”中的高远构图方法,该画构图饱满,笔法工细,格调清新。画面近处的房屋,松树及杂树组合相得益彰,山脚下的大片留白使得画面产生了巨大的空间感。作者称此图仿云西老人(曹知白)画法。曹知白工画山水,兼师宋李成、郭熙、董源、巨然诸古代大家。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该作品是融合了宋、元绘画的不同画法的创作。
《水阁幽人图》临结语
通过以上对王翬山水画从拟古到迹化的分析可知,他的山水画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的前提条件下的,基于此,才取得了山水画的新面貌,这种新面貌也恰好形成了他独特的绘画风格。他的这种风格里不仅含有对传统的学习研究,同时还有对自然山水的写生与观察。细细观摩王翬的作品,其严谨的丘壑、变幻莫测的章法和丰富的笔墨语言总会受到人们的喜爱。王翬山水画的拟古对他后期作品的影响,对当代山水画的继承与发展又有怎样的启示,这非常值得山水画研究者深入思考。如何继承传统又能有发展和创造,并建构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风貌的新山水画风格无疑是当代山水画家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陈传席 著《中国山水画史》[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2]傅慧敏 编著《中国古代绘画理论解读》[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年。
[3]俞丰 译《王翬画论释注》[M],荣宝斋出版社2012年。
[4]任大庆.王翬绘画思想梳理[J].美术与设计,2017.
作者简介
从拟古到迹化——浅析王翬山水画的继承与发展雪松,山水画专业,书法爱好者
网友评论